当前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陷入危机的世界许多公司、投行和商业银行都在寻找买家,我国高达1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更是吸引众多的卖家,国内不少公司也想乘机实现低成本扩张。可是,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的三大败笔,正在警示对外扩张应当谨慎慢行。
中投公司马失前蹄
谁也不会料到,有着国家投资背景的中投公司,第一笔投资就栽到了美国的黑石上。2007年5月,正在筹备中的中投公司下了第一单,斥资30亿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收购美国黑石集团1.01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相当于黑石总股本的约10%,投资锁定期为4年。黑石集团于2007年6月22日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每股IPO价格为31美元。之后由于美国股市连续下跌,截至2008年10月9日,中投公司投资于黑石的浮亏已达21.10395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44亿元,超过30亿美元投资额的70%。可谓是损失惨重,因此受到中国社会的广泛批评。目前黑石集团正在美国金融风暴中艰难前行,根据黑石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受次贷危机和经济不景气影响,黑石第二季度亏损1.56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盈利7.744亿美元。黑石集团首席运营托尼·詹姆斯对外界表示,目前是他33年职业生涯以来最困难的时刻,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导致融资困难,目前超过50亿美元的杠杆收购就很难进行。黑石今后的日子怎么走,中国人还将密切关注。
平安投资富通损失惨
中国平安去年底和今年初在二级市场购入约1.13亿股富通集团股票,2008年6月26日又参加闪电配售增持750万股,共计持有1.21亿股,合计成本为人民币238.38亿元。由于比利时富通集团爆发财务危机导致股价暴挫,手持富通股票的中国平安投资浮亏超过157亿元。中国平安公告称,公司拟在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对富通集团股票投资进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把在9月30日净资产中体现的约人民币157亿元的市值变动损失,转入利润表中反映。据中国平安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净利润为71亿元。提取减值准备将使中国平安上半年取得的净利润化为乌有,三季度中国平安将出现巨额亏损。
从目前来看,因为富通集团股价由年初的18欧元一路下滑至3季度的4.3欧元,降幅超过76%。公司决定计提减值表明该项投资比我们想像的要悲观,几乎可以肯定,此次计提157亿元的减值准备,将对平安今年三季报和年报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57亿元减值准备相当于其中期净利润的2.21倍。根据计算,计提减值准备后,平安三季报净利润为-66亿元,而全年净利润为-46亿元,即三季报每股收益-0.90元,年报每股收益-0.63元。
由于投资者忧心其盈利表现,平安的股票在A股市场也遭受到了抛售潮,中国平安近期股票持续大跌,至10月10日,每股市价已从9月初的40多元跌至27.76元,大大低于发行价每股33.8元,也就是说,所有购买中国平安股票的人,都已成为赔钱者。
QDII投资海外遭重创
去年9月中旬,中国首个股票型QDII南方基金全球精选火爆发行,当天被抢购一空,此后华夏、嘉实和上投摩根分别发行的QDII均受到内地投资者的追捧。然而,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和美国经济降温等因素的冲击,一年后的QDII却出现巨额亏损,其中,净值最低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单位净值已跌至0.52元,全国已发行的9只QDII基金均全线亏损,仅前四只先发行的基金QDII持有人亏损幅度就高达700亿元。而银行系QDII也出现逾95%亏损。基金QDII产品近期也随着全球股市的暴跌,而连续大幅下挫,10月8日新净值更是在前期大跌的基础上再遭重创。华夏全球当日净值为0.531元,跌幅达6.68%;上投亚太优势净值为0.411元,跌幅达7.22%;嘉实海外净值为0.428元,下挫7.56%。此外工银瑞信净值也由10月6日的0.636元骤降至10月9日的0.586元。0.411元已经与最低的A股基金份额净值接近。全球的金融海啸让基金QDII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根据最新的国内基金QDII净值显示,上投亚太优势、嘉实海外基金已经跌破5毛,南方全球也已跌破6毛,其余后“出海”的QDII基金面值也全都徘徊在1元以下。长假过后,国内基金QDII净值变化尤其明显,上投亚太优势、南方全球、工银全球的跌幅均超过10%以上,创出新低,其余产品也是大幅下跌超过5%以上。
有不少人把这归罪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可据资料显示,这些投资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暴发前就已经显现,只是在金融危机出现后,问题更加严重。
值得让我们注意的是,在三大败笔投资中,都表现出浓厚的急功近利性和市场投机性,因为这些投资都是以高风险的证券市场为对象,不是以实业为目的。
工商银行的掌门人姜建清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如是说:“国际市场上23%,国内市场40%的债券都是美国的。新兴市场国家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最终都变成了次级债、两房债、雷曼公司债。”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在年会上同样表示,做好我们资产的管理,调整资产的结构,防止风险,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薛昭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