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惜贷”信号
目前,“倒不是贷款放不出去的问题,而是银行在放的时候比较审慎。”9月24日,山东银监局局长周忠明表示。
他认为,信贷需求也分为有效需求和名义需求;因为经济已经出现下行趋势,有些素质较差的企业暴露出一些潜在问题,这些企业表面上似乎有信贷需求,但达不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因此这部分需求不能算为有效需求。
其实,如果按照有效需求来匡算,一些股份制银行人士称,他们或将完不成年初的信贷投放目标,目前的信贷增量距离去年全年的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但多家商业银行江浙分行人士透露,8月份总行在向分行追加信贷额度的同时,也调高了利润指标。
此时,银行面临两难,如果多做大客户,银行的议价能力将比较弱,影响收益;而风险尚能掌控的中小客户,信贷需求却在减弱;风险更大的客户,银行唯恐避之不及。
“这几年,浙江银行业在(中小企业)这一块贷出了几百亿元的利润。”前述浙江统计局官员说。
虽然,从收益角度考虑,难以割舍对中小企业的“偏爱”;但在结构调整的格局中,握有信贷额度的商业银行,行为选择已悄然发生变化。
上述浙江某大行分行人士称,以前每年4、5月份就用完了贷款额度,但今年因为按季控制,现在手头还有贷款额度,这部分额度供应大企业不够,但供应中小企业还是够的,要看每家银行如何调整自己的结构;但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各家银行向大的客户集中,这将不利于银行自身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银行主要担心信用风险,所以,对质押的要求也比过去更为严格,门槛提高;而基于对预期收入与风险关系的考虑,客户经理可能会尽量少报一些项目。
多位银行人士向记者道出“潜规则”——既然中小企业的风险看不清楚,只能去做大客户牺牲议价能力,否则又能怎么办呢?
目前在杭州,大型银行并不为信贷资金出路犯愁,但在投向上有些局限。原因是杭州市政改造步伐加快,一些大项目如萧山机场二期各大行都有授信,当然银行在面对提款时都比较谨慎。
一家大行浙江省分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该行在准入环节上,加工行业相对比较小心,而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投放的重点之一,大行之间在该领域的竞争相当激烈。
问题的答案浮出水面。一方面是来自企业的有效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也越发谨慎起来,正如央行三季度对银行家的调查显示,“经济下行风险意识增强”。在某种程度上,“宽货币、紧信贷”的担忧已在银行业内确立。
一家中小银行高管认为,商业银行现在已经开始主动减少贷款投放的迹象。三个信号值得关注:其一,在调增信贷额度的8月份,人民币贷款却比去年同期少增313亿元。其二,在可以申请追加贷款额度的基础上,多家外资银行却主动宣布放缓贷款速度。其三,近期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价格明显提高,乃是进场资金增多,而银行一向是主力。
“这段时间,银行只要做到过河不湿鞋,就比别人成功。”一家中小银行授信审批负责人直言。陈昆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