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7年来的大豆加工量下降了39个百分点,江山已失半壁。
国家发改委昨日公布《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份长达万字的文件让一些身处困境多年的中国本土大豆加工商看到了一丝希望。
内资加工企业陷困境
大豆是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来源,大豆油脂加工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但多年来,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油脂加工能力过剩、内资比重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豆加工业的发展。
《意见》显示,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且未来国内大豆仍存较大的供给缺口。另一方面,一些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竞争趋于激烈。
这样的环境,再加上自身加工链条短、自主创新能力低等原因,中国的内资大豆加工企业日子更不好过,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加工能力为1000吨/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目前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这些大多是内资企业。
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 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63.9%,比 2000 年的90.3%下降了26.4 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 万吨, 占全国的52%,比2000 年的91%下降39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快速提高到48%。
设“加工量15%”上限
针对这些问题,发改委在《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内大豆生产,引导大型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同时加快大豆加工业结构调整,引导内资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资源,淘汰一批落后的小规模加工厂,培育一批加工量2000 吨/日以上,产、加、销一体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
《意见》中,发改委从生产规模、打破行业垄断、外商投资管理、资源节约、环保要求、循环经济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大豆油脂加工业准入标准。
另外,发改委鼓励和引导大豆生产、贸易、加工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并且将尽快出台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的相关政策。
《意见》还要求严格控制大豆油脂产能盲目扩张——单个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大豆年加工量达到全国总量15%以上的,原则上不再准予其新建和扩建大豆油脂加工项目。
据农业部科学研究所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中心刘小和主任介绍,目前,全球11家日产能在6000吨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已有5家已在中国建厂,发改委的这些措施对于限制外资垄断中国市场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