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国2008宏观调控行至中盘。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正酝酿密集发布,此刻,也正是中国最高决策层为下半年宏观调控准确定调之时。如何拿捏好接下来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是一盘十分微妙的棋局。
微妙时刻,中国高层密集调研。7月4-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江苏、上海,调研结束后,在谈到当前工作重点时,他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他也强调指出,抑制通货膨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首要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认为,这是一个微妙的信号。他提醒说,这说明“目前的经济增长存在着滑坡的风险”。
他认为,从中国经济周期运行规律来看,2007年,中国经济达到扩张的峰值,2008年即使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也一定会低于2007年。
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的减缓,自然灾害的影响,房地产、证券市场的不稳定,企业成本的大幅度攀升,资源型产品价格扭曲导致的供不应求……都将显著影响中国经济。
“目前阶段说通货膨胀是中国经济最突出问题,我认可;但是,3-5个月后,经济增长问题便很可能成为最大的问题。”雷曼兄弟公司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对本报记者说。
孙明春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目前已经回落。其理由是,尽管从近期发布的5月份的数据看,包括零售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外贸增长都很强,但是这些“强”是名义上的,扣除物价因素,从实际增长率来看,则都已经有非常明显的放缓,比名义的要明显得多。
孙明春分析,经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冷却下来需要一点点的传递,传递到一定程度后,就是很多方面因素的叠加,“我想可能全球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中国”。
货币政策放松时机未到
在强调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的同时,温家宝同时指出,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并提出了“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的思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CPI数据同比增长7.7%,相比于4月份的8.5%的高位,CPI在5月份回落了0.8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以来月度CPI再次回落至7.0%—8.0%区间。
然而,由于工业品出厂价格,特别是原油、煤炭、钢铁等价格5月份上升到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未来CPI走势并不乐观。前5个月累计CPI涨幅仍在8%以上,中国的通胀压力仍然非常之大。
瑞士信贷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中国的通胀明显在由食品单一通胀向全方位通胀转化,包括工资、原材料、能源,以及由于短缺引起的公共产品的价格通胀。
经济学家谢国忠也提醒,“通胀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货币政策不能因为增长有所减缓而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