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部欠发达地区部分企业对当前宏观调控颇有担心,获取资金难,错失发展良机,是这些企业如今共同存在的一种“心病”。今年两会,部分人大代表也对此提出了意见或建议,希望国家宏观调控实施东西部区别对待。
货币政策调整,西部影响较大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王和山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对宁夏等欠发达地区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的建议》。
他认为,“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同一时期各地经济景气状况不尽相同,地区之间金融结构、市场发育程度都不相同,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上认知角度、承受能力和执行效果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时,应正确处理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差别化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王和山代表认为,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的依据主要有四:
一是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往往当发达地区经济活动上升到谷峰呈现经济过热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才处于萌芽和恢复阶段,此时实施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必然给刚刚启动的欠发达地区经济、许多行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导致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以宁夏为例,在全国经济“三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问题加剧的情况下,宁夏相关经济指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2007年1—11月份投资增长比全国低4个百分点,在西部12省区中排倒数第五,工业增加值增长比全国低0.7个百分点,仅次于新疆排在西部倒数第二位;发达地区出现偏热迹象时,宁夏正处于上升周期。
二是产业结构不同。西部地区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产品,很容易受到调控,影响到招商引资工作,制约结构调整优化。
三是会加剧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供需矛盾。本来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偏少,企业自筹能力弱,经济发展资金紧缺,统一的从紧货币信贷政策,对欠发达地区信贷投放进一步形成硬约束,必将加剧资金紧张局面,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和技改带动下的挖潜提效,造成民间借贷再度活跃,拉大发展差距。
四是货币政策执行效应不同。东西部地区经济总量、资金规模不一,且处于不同经济景气状态之中,因而对同一政策所产生的效应往往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对货币政策的调整,西部地区负面影响往往大于东部地区。”王和山代表表示。
王和山代表说,相对而言,对宁夏等欠发达地区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实施明确的区域金融政策,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协调发展。
建议采取四大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尽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时提出,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刹车。但连日来,部分人大代表同样有些担心。
“货币政策的性质是需求总量的调控政策,在调整结构方面作用有限,有可能成为扩大地区差异的新因素。”来自甘肃的全国人大代表许海代表说。
陕西代表团的崔林涛代表明确表示,国家在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防止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区别对待。
而来自重庆的华渝生代表则建议,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
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王和山代表建议,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可采取四项措施:
首先,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体现地区化和差异化。在准备金率、利率、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体现出地区化和差异化。针对欠发达地区资金外流严重的情况,为了保证地方性金融机构信贷实力,可以比照2003年至2005年对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做法,对欠发达地区地方性金融机构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
其次,探索差别化区域投放与管理。综合考虑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当地资金供求状况和支农再贷款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因素,从规模、期限、放款、贷款方式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设计。规模上,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农业大区农村信用社倾斜;利率上,对欠发达地区继续实行优惠利率政策。对欠发达地区金融稳定再贷款、再贴现等实行优惠利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
再次,实行差别信贷政策和信贷规模调控。探索建立区域性的金融调控模式。
此外,在金融机构准入上实行差别政策。对在欠发达地区新设各类金融机构,适当放开放低注册资本、营运资金业务范围、从业人员资质等市场准入限制,有效解决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单一、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
许海代表亦建议,国家一方面应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搭配,另一方面要完善有差别的货币信贷政策,信贷规模政策要向西部地区倾斜,在存款准备金政策方面,可以仿照出口退税,实行对西部银行先缴后退政策,或者实行存款准备金上缴与各省市区进出口顺差挂钩,按顺差比例缴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