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称,中国当代数十位重量级宏观经济研究专家近日齐聚北京,共论“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宏大主题。在这次第二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指出,进入2008年,宏观调控又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包括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冲击等,但全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宏观调控的“双防”基调不会改变,本轮周期尚不会结束,还不能断言经济增长率由升转降的“拐点”已经出现。
刘树成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绩效为世界所瞩目,这与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宏观调控的不断改善是紧密相关的。就近五年来的宏观调控来说,在新的背景下表现出许多新特点。进入2008年,宏观调控又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包括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冲击等,但全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宏观调控的“双防”基调不会改变,本轮周期尚不会结束,还不能断言经济增长率由升转降的“拐点”已经出现。
刘树成分析指出,宏观调控背景的新变化,引起了宏观调控操作上的新特点:首先,宏观调控主要采用市场化手段。其次,宏观调控努力把握潜在经济增长率并多次小步微调。第三,宏观调控开始具备开放的大视野。第四,宏观调控指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入2008年,本轮经济周期内的宏观调控又面临三个新挑战:一是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单防”(防止经济过热)变为“双防”,即2007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把握好抑制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就业之间的平衡点。
二是来自国际的外部经济冲击,诸如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蔓延,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上油价、粮价、原材料价格不断变动和上涨等等,这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三是国内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包括1月中下旬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又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
刘树成强调,这些新挑战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来说,其对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尽相同。此次地震灾害对经济增速既具有向下拉低又具有向上推动的双向影响。向下拉低经济增速的原因是:灾区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各种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大量人员和劳动力伤亡等。向上推动经济增速的因素是: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扩大了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将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以上两个方向的作用可能是向上推力大于向下拉力,净影响可能是推高经济增速。此次地震灾害对通货膨胀可能会产生向上的压力。这是因为灾区的粮食、肉禽等生产和供给能力受到影响,而灾区的食品需求急剧扩大,有可能助推食品价格等进一步上涨。总的看,全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宏观调控的“双防”基调不会改变,但鉴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可测、不确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需及时灵活地把握好节奏、重点和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