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增值12倍的诱惑
就在神华、潞安集团的煤制油项目有条不紊推进的同时,兖矿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等多家煤炭企业也挥舞着进军煤制油的旗帜,高调宣布上马煤制油项目。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名专家介绍,去年1月份,《兖矿榆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范项目申请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等领导以及专家学者的评估;由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逾25亿元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兴建的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正在顺利建设,预计首条生产线将于2008年9月份进行试生产。该项目依托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技术,规划年产合成油料48万吨,其中首条生产线设计年产能16万吨,投产后主要产出柴油、液化石油气、石脑油等产品,其中优质柴油占60%至80%左右。
全国煤制油项目呈雨后春笋之势,在南非萨索尔石油集团中国公司执行副总裁陈黎明看来,是增值12倍的诱惑。陈黎明表示,煤炭液化技术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煤炭直接液化厂。
为了克服进口石油的困难,南非自50年代以来已耗资70亿美元建成了三座煤炭液化企业,年产石油产品700多万吨。从煤炭加工增值角度看,煤炭发电可增值2倍,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煤制油可增值8~12倍,推动了企业对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煤化工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其次,到2020年,中国石油(601857行情,股吧)消费量将超过45亿吨,将有60%的石油需求量需要进口。约四吨煤就可出一吨油,按照国际煤炭和石油的价格比,只要国际油价不低于23美元一桶,煤炼油就有十分美好的前景,而目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突破百美元每桶,其利润不言而喻。
七大煤化工产业区蓝图
事实上,中国煤制油产业的规模成急剧扩张,与《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不无关系。
《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意见稿》主要提到自2006年至2020年,中国煤化工总计投资1万多亿元,其中装备费用将占50%,技术费用占10%.征求意见稿提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50万吨、1000万吨和3000万吨(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占成品油的比例分别为4%和10%);掺烧于汽油的二甲醚的规划是,在上述三个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500万吨、1200万吨和2000万吨。
中国计划在全国打造七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游、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按规划初稿,黄河中下游、新疆、蒙东将形成大规模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生产基地。目前《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在修订之中,2008年内即将公布。
“按此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在煤制油项目上将完成4000亿元至5000亿元的投资,形成年产5000万吨煤制油生产能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名专家如是说。
煤制油面临环境压力效率难题
有关煤制油这一资本与技术盛宴的争论同样存在。争议的焦点主要落到环境压力、能源利用效率、技术。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高级经济师仲伟军表示,煤制油,就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油。煤制油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都存在风险,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风险表现形式。比如,煤制油工程投资巨大,先期成本比较高;我们的示范工程还需要经过工业化放大;油价有可能下跌等等。但我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煤制油化工产业是我国能源战略的现实选择。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韩怡卓表示,煤制油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布局,我国很多富煤地区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而我国的特点是多煤炭的地方缺水,多水的地方缺煤。因此,煤化工发展的规划布局一定要合理,富煤、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资料显示,1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需投资100亿元,每年需消耗500万吨煤、1000万吨水。发展煤化工首先要有充足的煤炭资源做保障,我国的煤炭资源总量较多,但达到一定勘查深度的储量较少,与其他煤炭资源大国相比,有效供给不足,利用效率低。所以,有必要加大地质勘探力度,进一步提高煤炭的经济可利用资源,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要做好总体规划,引导发展。国家要积极地做好煤制油产业的总体规划,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以避免投资风险,要全盘考虑生产地的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承载力,切实制订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和规范发展。
记者了解到,对煤制油还有一种争论声音则是:煤制油的生产过程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生产1吨油要排放7~8吨二氧化碳。因此我国政府对煤制油项目也是持“积极支持、谨慎推进”态度。此外,虽然中国煤炭总体储量不小,但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煤炭同样是不可再生的,以一种稀缺资源去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并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绝对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