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美经贸关系新走向 能源合作商机巨大 启动食品安全通报机制 -中国联合国气候大会严辞拒绝过分减排指标 应对气候变化三建议 -边界地区污染纠纷多 环保工作三大困境 磁悬浮3至5米外无辐射 -央企交红利预超500亿 带A股分红潮 比例可超10% "一刀切"不妥 -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达1.4亿 农民工是主体 -数据“打群架”楼市调控陷房价迷局 京沪穗深房价 深或降20% -2008年股市行情存11大变数 部分公司暂停基金定投 基民很受伤 -发改委:明年煤炭均价将继续上涨 中国太阳能产业总产值近120亿 -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60%并非虚高 中小市值股票领跑反弹行情 -药监局:企业主动召回有安全隐患的药减免处罚 按隐患程度分三级
内需增长走上快车道 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呼之欲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2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迎接第三波消费高峰

有关专家认为,2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三波消费高峰,第一波在1984年至1989年,第二波消费高峰在1992年至1997年,而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波的上行阶段。

当前,继续扩大国内需求被赋予了更要的意义。因为这是扭转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长期目标所必须的,也是在美国等经济体明年经济可能减速的情况下,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现实需要。

然而推动中国实际消费的进一步增长,还存在诸多障碍。“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使中国消费大幅增长缺乏收入支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元春说。

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6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1.5%下滑到40.6%,下降了10.9个百分点,营业盈余及固定资产折旧的占比从34. 5上升到44.8%,上升幅度达到10.3个百分点,而生产税净额占比从14. 1%上升到14.6%。

住房支出也极大地挤压了消费支出增长的空间。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消费支出模式的“拐点”,当年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58. 2%,但2006年下降到52%,原因就是住房需要压缩了消费支出。

同时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性质费用的支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消费的增长。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也在不断寻求对策。国家发改委近日在表述2008年扩大消费需求的工作思路时称,要研究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案,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农资流通网络、现代粮食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信、邮政普遍服务机制,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推行和完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拓宽服务消费,继续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扩大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热点消费。

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呼之欲出

“扩大内需”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98年中国政府就将其定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表示,1998年提出扩大内需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在当时出口乏力的局面下扩大内需是要同时促进投资和消费,即所谓“双促进”;而目前中央将扩大内需作为2008年的政策重点,是要立足于扩大消费,同时防止投资反弹,即所谓“单促进”。

温家宝总理不久前也在中欧工商峰会上强调,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破解内外困局的必然选择,并且现在有了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杨宜勇指出,中国经济连续10年保持了高增长态势,人均GDP也从几百美元涨到了2000美元,居民的消费能力较之十年前有了很大增强。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这预示着我国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特别是在目前出口、投资增长过快的情况下,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呼之欲出。”杨宜勇认为,扩大内需归根到底是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既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

事实证明,以投资和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实现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迅速扩充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厂房、设备等社会和产业资本,推动经济和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巨额贸易顺差造成了经济运行的风险,不仅给出口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压力,同时也给人民币升值造成了压力;二是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使得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投资和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不是要单纯一味地追求消费主导,这只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长期目标。”杨宜勇认为。

今年促进消费政策频出

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回首2007年,为推动消费,创造好的消费预期,我国在提升居民收入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尤其在增加社保投入,降低居民消费压力方面重拳频出。

实施“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30亿元;并在2006年29个省(区、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再次在部分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了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有效增长。

大力支持地方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城市低保资金补助力度,由2000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1亿元,覆盖人数由2000年的400多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200多万人,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使城镇低收入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了较好保障。

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今年4月商务部颁布了《关于“促消费”的若干意见》,强调重点培育农村消费,大力促进城市消费,继续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大型流通企业和中心商业街区展开消费和品牌推广活动。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表示,商务部在“促消费”方面要重点扩大农村消费,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建立适合农村市场发展的分销渠道,同时组织企业开发农村适销对路产品,引导农民消费。

另外,还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消费热点,特别要扩大住和行的消费,并由此带动家具、家电、家装、家纺、家饰的相关消费;推动二手车消费,引导汽车消费升级。并推动循环消费,大力发展旧货流通,建立旧货从城市富裕家庭向贫困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流动的畅通渠道,形成梯次消费。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减顺差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靠扩大内需增加消费需求
中国国民旅游消费居14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首 内需开始"加速跑"
进口或遇拐点增速下半年回升 内需开始"加速跑"
进口增幅明显加快或遇拐点 内需开始"加速跑"
商务部培养农村市场升级城市消费以刺激内需
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 央行出手不如"内需革命"
中国经济增长内需贡献92% 马凯称问题在结构性不足
温家宝:坚持扩大内需 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
图片新闻:
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顺利到达南极中山站[组图]
2015年北京地铁将达到561公里 有望居世界之首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08年走向 解读
· 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大会/全球外包大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