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广东湛江遭两百年一遇暴雨袭击 -房产企业投入产出比近150倍 平均年薪53795元 物业管理为1:6  -前7月中国贸易顺差1368亿美元 增速将回落 四原因致双顺差存在  -工行独撑大盘 股指高位震荡加剧 总市值超微软 进全球市值前3  -中国电信9月起上调国际长途费 最高涨226% 专家:正常市场调节  -高招后期诈骗瞄准落榜生 教育部公布登招生诈骗信息7网站(名单)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314亿元 增速反弹 央行紧缩力度可能加大  -7月食品类价格上涨7.8% 菜单成本不敌通胀压力 CPI涨幅超4.7%  -中国订400余项食品卫生标准 建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 直播实录  -企业退休养老金将调整到月均963元
7月份顺差回落 "减顺差"政策仍需时间检验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7月份顺差回落并无悬念。此前不少分析认为,7月份随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实施,出口企业6月抢关出口的“水分被挤掉了”,抢关因素淡化,出口下调应减少顺差。

但实际顺差回落的原因却有些出人意料——长期“缓行”的进口开始“疾走”,7月进口增幅创单月之首。但预期回调的出口依旧“快跑”,进出口双加速超出了经济学家们的估计。而7月的贸易顺差数字,从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对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检验。出口仍然强劲,是不是说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实施的第一个月未达预期,还是另有缘由?

7月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有关出口产品安全性的争论都构成了对出口的负面因素。这对产品可替代性较强的小企业形成压力,但对竞争力较强的出口企业来讲,成本上升迫使出口企业必须提高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以求得生存和合理利润,出口商品成本转嫁给国外进口商,商品价格的弹性下降,使得出口退税调整的调控预期打了折扣。

但应注意到,标志顺差的是进出口额(进出口商品以美元标记的总价)之差,而进出口商品量的增减却难以从顺差上反映出来。同时,随着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走软,以美元标记的进出口额势必“水涨船高”。但出口额升高未必意味着出口产品数量的大幅增加。考量出口退税政策的有效度还应将出口重点商品量值纳入考察范围。

此外,去年同期进出口基数较低也使得7月份进出口增速“显得”高企。去年7月出口增速仅为22.5%,为全年的低谷,今年7月出口同比增长34.2%,但若相对去年全年27.2%的增速而言并不突兀。而商务部7月份关于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一些加工企业倾向于在8月23日政策生效之前加速进口和出口,部分造成了7月进出口压力。

正如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所言,月度数据中蕴含“噪音”,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显示出口退税调整的实际效果。但也应看到,造成贸易顺差的因素多元而刚性,目标锁定为“减顺差”的关税政策调整也定不会是“一针见血”的强心针。

其实,无论着眼点是否在“减顺差”,贸易政策调整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环境、资源等社会成本转变为企业内部成本,解决出口商品成本虚低的问题。而“减顺差”这样一项“大工程”,尚有待于税收、金融、汇率政策的“多管齐下”;有待于社会保障体系和分配体系的完善,解决内部失衡;更有待于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完善,建立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从这个层面上说,“减顺差”必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而“减顺差”政策有效性也必然要交给时间来裁判。 (卢铮)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文章:
樊纲:四大原因导致资本顺差和贸易顺差长期存在
上半年增长超12% FDI持续推高顺差外储
密集调控难摁高顺差 下半年或现拐点
上半年我外贸进出口近万亿 累计顺差1125亿美元
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顺差并非比较优势之过
商务部副部长:顺差调控下一目标指向加工贸易
1-5月数据显示我国顺差总体增幅有所下降
1-5月份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增幅出现下降
余永定:双顺差迫中国沦为美国“人质”
余永定:中国双顺差的根源及对策
人民币年升值或达5% 顺差短期仍难降
图片新闻: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进入发射实施阶段 “嫦娥一号”下半年发射
中央将补助近千万试点中西部贫困县开发 试点县需符合4个条件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