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人均每天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元
虽不及外贸和投资,但消费增速仍将创新高。我国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8.7万亿元,增速提升到14%。
商务部昨日发布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2006/2007》(下称《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813元,人均每天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元,比2005年提高1.8元。
在总量上,20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创下1997年来最高增长率。
同时2006年的社会商品流通总额达到5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但明显高于GDP增幅。
然而,相比外贸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略显落后,拉动内需将成为今年中国的重要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告诉《第一财经日报》:“13.7%的增速已是十年来最高,在目前这个阶段很难赶上投资和出口增速。”
不过,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把积极发展流通产业作为工作着力点。
《报告》指出,商务部将推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改造,强化产品展示、物流配送等功能。同时将积极引进和发展现代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技术,带动大宗生产资料直达供货和规模化采购。
商务部同时预测,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流通产业的投资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外资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会加快,并积极向二、三线城市扩张。
《报告》也同时认为,目前中国流通环节多且流通成本高的问题仍突出。2005年以来,各地交通、公安、商务等部门建成了全国“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但现实中这一绿色通道网络未能实现省际互通,作用甚微。
在药品流通方面,中国的流通环节多达6~9个,而国外一般为2~3个,导致中国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加价往往高达200%~500%。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朱小良向记者解释,中国的许多流通环节有国情考虑,不能一概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陈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