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轿车进入我国家庭已经不再是梦,但毕竟我国踏上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还不久,产品经济旧的管理体制及传统观念,如供给限制、轿车税费、公车制度、消费信贷等成为我国轿车进入家庭的主要障碍。
姑且不论不合理的认识,如轿车是官员的一种待遇、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及将轿车视为生产资料等,限制了轿车供给,致使轿车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加上轿车价格过高和生产厂商近30%的高额利润,使消费者潜在的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直接影响轿车进一步进入家庭,影响我国轿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仅以轿车税费来说,我国轿车消费者在“享受”高价的同时还承担着高额税费,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汽车税费项目最多、税费额最高的国家。如增值税、消费税、购置附加税、车船使用税等。此外,国家还明文规定收取车检费、保险费、年审费、养路费、车辆牌照费、过路费等。还有许多非正式的部门和地方收费项目,五花八门,多如牛毛,均以部门或地方利益为其出发点,只是苦了购车消费者。
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真正的车价一般只占购车费用的60%左右,其余大约40%则属于各种合理的或不合理的税费。以购买一辆10万元的轿车为例,消费者价内价外税费一共支出约4万元,占12万元的30%以上,其中仅车辆购置税就近1万元。
车辆购置税是极不合理的。征收车辆购置税的初衷主要是限制集团消费,因为以往购买汽车的主要是公家。既然在认识上将汽车视为生产资料,其交通工具的作用便退为其次。这样,汽车包括轿车便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采用统购统销,实行物质调配,轿车只能分配给全民所有制单位,私人不能拥有轿车。流通体制改革后,采用控制集团购买力的办法对公款购买总量(包括汽车)进行调节,即购买大宗物品必须审批并缴纳购置税。为限制集团消费征收购置税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时代变化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变化了,以控制集团购买力的办法来限制轿车进入私人家庭,就难以自圆其说了。何况,现实的状况是,我国绝大部分省区皆把发展汽车行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与国外相比,我国居民私人轿车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们不是说要扩大内需吗?这样的汽车消费政策于国于民何利?再说,在欧美国家,购车税费是很低的,如美国一些州根本就不收购置税。人家一二个月的工资便可买辆轿车,而我国居民则要好几年的储蓄!
另外,我国一些汽车税费,如养路费等也不合理。汽车在公路上运行,缴纳养路费本无不妥。问题在于,公车与私车、营运车与非营运车、跑路多的与跑路少的,统统征收养路费就说不过去了。是不是应该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实行差别税率呢?征收燃油税的问题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了,何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呢?
毫无疑问,私人轿车已是继住房以后的又一个消费热点。为扩大内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愿我国的汽车消费政策更加灵活合理,别使老百姓买得起车养不起车。(蒋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