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价涨幅3、4月份连续两个月突破了3%的警戒线,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记者表示,未来2至3月内新鲜蔬菜、瓜果等时令性商品的集中上市,由此导致的生鲜食品价格回落,对CPI上涨的抑制作用将继续存在,CPI涨幅的加速上涨趋势将有所缓和。但从决定CPI的基本因素来看,CPI的基本趋势仍将是向上。
李慧勇分析说,首先,狭义货币M1增长率仍在稳步提高。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代表居民和企业的直接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因此CPI走势和领先6个月的M1增长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自2006年中期以来,M1增长率加速上涨,目前已经达到20%的高位,M1的快速增长仍将会推动CPI上涨。
其次,从消费方面看,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支撑下,消费增长率明显加快,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比去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4%、27.2%和25.8%。消费的启动也将缓解消费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推动CPI上涨。
李慧勇还坦言,决定物价走势的因素正在出现趋势性变化,这种变化很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到来。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在商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货币供给过多,物价毫无疑问就要上涨。
李慧勇认为,从货币供给看,中国面临的主要是通货膨胀风险,货币供给远远超过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2006年GDP规模与1997年相比增长1.4倍,M2增长了3.4倍,M2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两倍多。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由于我国目前结售汇制度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每年的外汇储备增加仍将转变为基础货币投放。据预测,2007至2008年每年外汇储备增加量大概在2800亿美元左右,要投放2万亿元人民币,这将使得货币过剩的程度进一步增加。
李慧勇还指出,从目前的状况看,由于投资的减速以及需求的加速增长,供求的对比正在向有利于企业涨价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定价能力正在增强,这将推动物价的上涨。此前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物价总体上明显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商品总体上供过于求,企业难以顺利的涨价。
另外,伴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价格变化对国内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资源品和投资品,原油、氧化铝、铁矿石、铜精矿等主要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在40%以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国内价格的影响更大。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导致进口价格提高,增加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带动下游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国内的原油、有色金属等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将直接带动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
由于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是国内国际各种原因共同造成的,因此很难依赖单一的政策工具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李慧勇表示,通货膨胀将加速我国的利率正常化进程,升息周期得到进一步确认,预计未来两年内人民币基准利率将上调1个百分点,年内将在 2、3季度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准备金率作为回收流动性和收缩货币乘数的常用工具,目前还很难看到终点。
“应对通货膨胀,收缩货币供给之外还可以通过发展证券市场,把过剩的流动性引导到其它领域的办法来化解实体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压力。”李慧勇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把流动性引入其他市场,可能会导致资产泡沫的问题。但考虑到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可以通过扩大现有市场规模、增加市场种类新等增加市场容量的办法,来吸收和锁定流动性,从而既达到发展化解通货膨胀压力,又防范资产泡沫的效果。(薛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