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国家下达给贵州的节能降耗任务是:全省单位GDP能耗从3.25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88吨标煤/万元,全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从5.38吨标煤/万元下降到4.32吨标煤/万元,下降比例分别为20%和22%。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我省采取了加大大工业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加大财政投入等五大措施。截至去年末,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比例完成总目标70%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比例几乎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下降22%的总目标。
重点工业企业成为节能主力军。自2006年起,水城钢铁集团的吨钢能耗指标,不再仅仅是本集团的指标,它同时也成为省节能办要求该集团务必完成的节能指标。当年,作为贵州经济核心支撑的能源、原材料重工业,成为贵州节能降耗的首攻目标。像水钢这样由省直接进行能耗监控的重点企业,到去年末增至105家。此外,年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641家能耗大户也被纳入了重点监控范围。这些企业借助节能资金和政策,纷纷展开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成为贵州节能的主力军。截至2008年末,大工业对贵州实现节能目标贡献率达91.5%。
硬性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大量落后产能也开始硬性退出。小炼钢、小炼铁、小炼焦、小水泥、小火电等生产线关停并转,率先在全国实现了10WKV以下火电设备的淘汰。截至目前,贵州共淘汰落后产能2133万吨,扣除替代产能能耗后,尚节约标煤435万吨,占到“十一五”节能总量的42%。
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我省节能降耗重要手段之一。除开磷、瓮福、赤天化、茅台、贵阳市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外,又有桐梓煤化工工业园区、务正道铝工业园区等18个循环经济基地通过立项审批,为推动节能任务完成起到了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也顺势展开,盘县利用煤矸石开发建筑用砖、遍布全省乡村的沼气燃料改造形成的“猪—沼—果”、“牛—沼—粮”等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模式效益显著。2009年,贵州利用各种工业废弃物就达到了2400万吨,比上年增长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了42%。
在重点领域节能。从2008年起,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和商业民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节能工作开始铺开,两年间共推广中央财政补贴节能灯844万余只,约60万户城乡居民和300余户大宗用户对沿用多年的白炽灯进行了更换,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电5.4亿千瓦时,折标煤20万吨。此外,一些节能新产品如太阳能供热、太阳能路灯等纷纷进入学校、机关、旅游景点和乡村。相比于大工业节能、淘汰落后产能而言,虽然节能总量较小,但使节能理念迅速传导至城乡,社会效应突出。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鼓励和引导企业节能,省级专项资金自2008年设立以来,已安排2200万元,重点支持了节能技术示范和节能机构能力建设等项目109项。围绕十大节能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引领实施了69个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这69个项目就获得了5.1亿元的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建成投产后形成年节约标煤209万吨的能力,节省能源成本约10.5亿元。另外,专项资金还对多项本土企业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技术和产品进行扶持,壮大了节能技术服务市场。(欧阳海南)(本文来源: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