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2月31日电(记者连振祥)2009年,甘肃新能源建设出现重要进展:临近年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装机突破200万千万,20兆瓦光伏电站已有1兆瓦开始并网发电,农村沼气池突破90万户。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三管齐下,甘肃以此作为调整结构的切入点,推动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12月25日,随着大唐玉门昌马风电场1号风机顺利吊装,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达到216万千瓦,这为国家规划2010年装机516万千瓦奠定了基础,也预示着甘肃能源结构调整出现喜人变化。
甘肃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仅酒泉市的风能蕴藏量就在1.5亿千瓦左右,可开发风能资源超过4000万千瓦,是甘肃风电产业主战场。
在高唱“大风歌”的同时,甘肃积极谱写“太阳曲”。同样是在河西走廊,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1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已开始在敦煌市建设,分别由中广核和国投华电投资兴建。12月30日,国投华电建设的10兆瓦光伏电站中的1兆瓦正式并网发电。此前,2008年12月,中国第一个荒漠化并网型光伏电站——大唐武威太阳能1兆瓦电站建成投产。
甘肃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在1700——3300小时之间,其中河西走廊最为丰富。据悉,酒泉市规划到2015年光电装机要达到200万千瓦,嘉峪关市远期规划光电装机总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
除了对“风吹日晒”情有独钟,围绕沼气建设进行的生物能源开发在甘肃农村蓬勃发展。
记者从甘肃省农牧厅了解到,将玉米等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氨化技术变成饲养家畜的饲料,再利用家畜粪便生产沼气,利用这种循环模式,近年来甘肃农村沼气池建设全面发展,截至2008年底,已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45.4万个。正是这种清洁能源,使甘肃几十万农户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生活。
与此同时,甘肃在平凉、庆阳等地开始尝试利用秸秆发电。据测算,甘肃仅750万亩玉米产生的秸秆总量就达1500万吨以上,发展生物能的潜力十分巨大。
风能、光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建设,大大缓解了甘肃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