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世博期间的环境污染整治的问题,我们会有很多措施,欢迎你来报道,”7月28日,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希望在世博会期间能够力争实现空气优良率达到95%,这个目标我们希望能够实现。”
回想一年前,北京奥运会的“环保问题”曾被境外媒体议论得沸沸扬扬。值得欣慰的是,此后环保部的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期间,北京及协办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优良率超过99%。
然而,与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的短暂赛期相比,上海世博会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会期持续长达184天。因而,如何让上海世博会的环境问题不被国际舆论质疑,成为摆在上海市政府面前的一道不小难题。
于是,“霾”再次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霾”,一个敏感的话题
在统计学意义上,空气质量存在各种评价数据和标准。但在诸多的数据和标准背后,“霾”,这个曾经生僻的字正日趋为普通城市居民所熟悉。近年来,包括上海在内的不少经济发达城市,霾不仅仅成为气象学意义的专有词汇,更成为了日常所见的气象现象。
在教科书中,所谓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今年4月22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时介绍说:“灰霾和臭氧污染已成为东部城市空气污染的突出问题。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城市灰霾天数已占全年总天数的30%~50%。”
事实上,上海市气象局在今年3月世界气象日曾披露,上海地区由气溶胶颗粒和臭氧导致的低能见度天气事件的天数年均达110至140天。
“霾的确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这几年来,我们采用了PM10值来表示可吸入微粒物的浓度,来判断霾的严重程度。”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仍让上海居民记忆犹新的是2007年4月2日那天,上海PM10日均值曾达623微克/立方米,不仅突破500这个最高值,更是上海有PM10测量史以来的最高值,空气质量状况呈重度污染。
然而,即使排除这样的特例,可吸入颗粒物导致的空气污染依然是不可被忽视的。为此,记者专门从环保部门调阅了上海有统计以来PM10年均值情况,2001年为100微克/立方米,2008年为84微克/立方米。
从这些数据变化可以发现,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的PM10主要呈现出曲折下降的态势,特别是2004年至2008年这五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上海的PM10年均值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的100微克/立方米。
然而,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虽然上海近年来的PM10值低于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标准制订于1996年,这一标准(100微克/立方米)过于宽松,实际上已经远远不符合当前主流的评价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