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堆垒而成的石屋遗址。
临湘龙窖山疑为瑶族千家峒
神秘堆石遗存是目前发现最大的石构遗址 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百年来,在瑶族中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说的是有一个理想家园,那里没有战争、没有灾害,瑶族人称之为“千家峒”。湖南临湘市龙源乡龙窖山,经过民俗学家们考证,推测是瑶族同胞寻找的失落的家园——千家峒圣山。记者昨日获悉,湖南发现之旅专家考察团已走进龙窖山,确认这里是“少数民族堆垒的遗存”,并推荐龙窖山遗址申请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秘堆石分布竹林中
龙窖山遗址主要分布在临湘市龙源乡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龙源乡石窝山上竹林之中,其中有一块地方,到处可见顺着山势用石块垒堆成的长方形、瓜子形、扇形、半圆形等多种形状的堆石,被当地文物工作者称为“堆石墓”,各个“堆石墓”不用任何泥浆堆砌而成。不少墓前还树立起巨石,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其中石窝山中部的石柱大体呈六边形,当地文物工作者认为,应为“祭坛或仪式场中央树立的神树、神杆、神石和图腾柱,以交通天地人神”。
在龙源乡共分布着52处500多个以石构筑物为主的各种文化遗迹,其中,石窝山上在6000平方米范围内就有62个堆石遗存。
民俗学家认定为千家峒
当地文物工作者介绍说,曾试掘过几座“堆石墓”,经从墓内和墓外取土,送往北京大学进行相关考古科学测试,发现墓葬年代最早为隋唐时期,最迟为明代。与此同时,发现墓内取土样品中所含磷的成分,比墓外的明显要高,以此可以说明墓内曾有骨骼存在。
龙窖山遗址的发现,引起了瑶族专家的关注,并认定龙窖山就是瑶族同胞寻找的失落的家园——千家峒圣山。瑶族没有文字,所有历史都是靠口口相传的瑶歌流传下来,在被认为瑶族史诗《盘王歌》中,记载有瑶族是漂洋过海而来,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叫千家峒,而龙窖山西傍洞庭湖,可能就是瑶族人当时称的“海洋”。为此,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玉时阶教授还出具了一份《关于湖南省临湘市龙窖山千家峒的认定意见》,认为“龙窖山应该就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但同时指出,结论“仅是从民族学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看法,最终结论还应取得考古学研究的支持”。
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窖山遗址是否确实是瑶族同胞追寻的失落的家园千家峒呢?对此,湖南发现之旅考察团的专家表现得非常谨慎而保守,而对其价值却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认为,根据目前挖掘所得考古证据,龙窖山遗址尤其是“堆石墓”等暂时只能称为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石构遗址”,但这些堆垒遗存是长江以南罕见的大规模石构遗址,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石构遗址,“中国少有,价值很高”。
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表示,龙窖山遗址规模大,这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将推荐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 田芳 通讯员何春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