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5日讯 (记者 郭斌 通讯员 吴廷录 范子明)史料上记载的汉代高柳县故城遗址一直是考古界未解之谜。记者今日从阳高县文管所获悉,这一遗址在阳高县被发现,近期还出土了部分文物。
据有关文献记载,高柳县在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始置县,名高柳,属代郡;秦仍为代郡之地;西汉高柳县属并州刺史部代郡,东汉将代郡由西汉时的桑干迁到高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高柳郡领高柳、安阳(今河北阳原县)两县。
阳高文管所负责人刘东红告诉记者,“高柳”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据《山海经》记载:“雁门水(今阳高黑水河)东南流经高柳县故城北”。高柳之名,西汉沿用,即今为阳高县地。那么史料上记载的高柳县遗址到底在什么地方?多年来,一直是困扰考古界的一个谜团。
从去年5月开始,阳高县会同大同市文物部门考古专家寻找高柳遗址。根据多种史料记载,最终在离阳高县城1.5公里处的龙泉镇李官屯村附近发现一处遗址,经初步认定为汉代高柳县遗址。经考古发现,高柳县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20米,分布面积62万平方米。遗址北部残存一段土墙遗迹,长约260米,残高约1至2.3米,基宽约5至8米。遗址南部地表陶片散落较多,未发现文化层与灰坑。同时,考古人员在李官屯村挖掘出土了完整的汉代板瓦、夹砂红陶罐、汉五铢钱等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