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到2009年乾隆的玉玺共拍出100多件,而实际上乾隆玉玺真品流出的仅有3方。”
位于北京朝阳区东三环的十里河天骄文化城如同一个集贸市场,清晨一开市,人群便络绎不绝。在这里能看到各个年代的仿古瓷器、玉器、字画。这些仿古物件其实在这里只稍作停留,很快便会进入到全北京最大的文物集散地——潘家园旧货市场。最终,一件几十块钱的仿古物品极有可能以真文物的价格被收购到一些收藏者的玻璃壁橱中。
“河南省就是为北京文物市场提供大量赝品的省份之一。”河南省宝丰县汝瓷研究所所长马聚魁告诉《北京科技报》,河南目前有很多村镇都以生产赝品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据他了解,一个只有300多户人家的村落成规模的文物仿制厂就有20多家,小作坊更是为数众多。他们除了仿造、复制三彩、陶器等作为工艺品出售外,同时也仿造、做旧“文物”,当作另一种价格稍高的“工艺品”公开出售,销路都非常好。
“一次出去至少能挣到几万元钱。”马聚魁说,目前已形成了以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禹州神垕镇、南阳镇平县三地为中心的文物仿造产业,而且各有分工。有的专门仿唐三彩,有的仿古钧瓷,还有的专仿古玉。除此以外,铜器、青花瓷、紫砂器皿也常常是被仿造的对象。
河南禹州神垕镇素有“中国钧瓷之乡”的美称,随便走进该镇一户农家院内,都会让来人大吃一惊。院子里、墙角下,总是堆放着各种形制的瓷器,密密麻麻,数不胜数。走进屋里,各个朝代的瓷器更是应有尽有,堆放得就像一个博物馆。这些在古玩市场里身价成千上万的钧窑“文物”就这样挤在一起。有的大罐随便就被村民拿来当凳子坐。每件瓷器上都布满了泥土,瓷枕的脱釉非常逼真。
马聚魁向记者透露了当地农民将器物做旧的过程。如果是瓷器,他们会将刚烧制而成的器具埋入土中,时间长的可以达两三年之久。然后,他们再将盐酸和无水乙醇涂抹到器具上,让瓷器与土结合得更加紧密,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在地下埋藏多年的沧桑感;而如果是铜器,工匠会带着厚厚的手套,对着铜器的边缘使劲地摩擦,并用一根铁棒,对边缘进行打磨。为了让铜器有使用过的痕迹,最后再涂抹上化学试剂让其形成腐化层。
马聚魁说,由于汝瓷在中国瓷器中享有至高地位,历代帝王都将其视为珍宝。然而汝窑工艺后来失传了,传世的汝瓷至今也不过65件。然而,从他手中购买仿制品然后再充当文物售卖的人却大有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