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深交所严打内幕交易 知情人须登记 全文 创业板指数望下月出台 -银监会否认控制信贷提资本充足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关注信贷 -十二五住房发展基本目标:人人有房住 -医改方向:提诊费降药价 2011年药价趋合理 实行上限控制 意见 -中国医疗个人支付比例过高致看病贵 甲流患者医疗费用纳入医保 -钢铁业过剩产能达2亿多吨 国内钢价连涨5周 中国成煤炭净进口国 -大范围降雪致菜价飙升 大雪过后仍未降 多种资源价格相继上调 -热钱押注人民币升值 美《福布斯》:要求人民币升值是错误主张 -12月解禁股2820亿 大盘股为主力 流动性充裕 50年期国债首发行 -国土部推农地入市调控房价 明年浙江试点 专家:危及18亿亩耕地
首页>>文化发展
追记翻译大家杨宪益先生:惟有饮者留其名(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1 月 2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 红楼梦英译者杨宪益曾因译离骚获周恩来赏识

· 杨宪益辞世:他让西方人读懂了宝黛故事

· 杨宪益的异国爱妻:戴乃迭(图)

· 杨宪益:最后的士大夫洋博士革命者

·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逝世 享年95岁/生平

· 杨宪益:不相信神鬼,也不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

年轻时的杨宪益和戴乃迭。 (资料照片)

记忆真是奇异的东西。昨天下午听到95岁的杨宪益先生早晨走了的那一刻,我一下子忆起6年前的那个斜风细雨的夜晚。印象中那是刚刚做记者没多久,听到传奇一生的翻译大家杨宪益先生南下,途经上海,经多方打探,我兴冲冲赶往上海外语学院附近的一家简陋的小饭馆,因为杨先生和上海几位搞翻译和出版的旧友正在那里相聚。

招待这么一位翻译大家,为什么偏就挑了这么个破败、甚至有些肮脏的小饭馆,也太不讲究了吧?我当下心里还有些嘀咕。杨先生还没抵达,等待他的人却已站满了逼仄的空间。8点半,杨先生有些“佝偻”地走进来,深灰色呢西装,一根斯蒂克在手,他环顾一下四周不紧不慢地跟大家打招呼:“让大家久等了,坐吧。”

那时的杨先生一边抽着烟,一边询问一个个老朋友们的近况。他说他喜欢这样的小饭馆,有酒喝就成。他还说:“我其实这些年来,也没做什么事,也就是翻译点德文,翻译点法文,翻译点希腊文,翻译点意大利文,要不就翻点英文什么的;数量也不太多,也就是把《红楼梦》、《老残游记》和《儒林外史》给译成了洋文。”

惟有饮者留其名。对于有很多记忆却没有回忆的人来说,有些瞬间是可以轻易被忘记的。然而,听启功、黄永玉、黄苗子等一个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响亮的名字从杨宪益先生嘴里说出,却让那个阴冷的晚上,顿时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一提起杨宪益先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酒,这正是构成杨宪益形象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杨老在外文翻译和外国文化研究领域的成就,同被誉为“酒仙”的美名一样,都被人熟知。杨先生喝酒可以不就菜,甚至连花生米、茴香豆之类也无须置备,一喝起来能从下午四点喝到晚上睡觉,无怪乎有人开玩笑地说:“杨老要是进医院开刀都不用酒精消毒,他身体里99.9%是酒精!”

提到杨宪益和他的夫人戴乃迭,那可以算得上译坛“绝唱”,他们不仅将上百万字的中国文学作品译成了英文,也作为主要译者和执行主编,共同支撑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近五十年。

1999年底,戴乃迭因病去世。从她病重住院到去世的几年间,杨宪益仿佛失去了热情。对于爱妻,杨先生经常开玩笑,说戴先生喜欢的不是他杨宪益,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就在6年前的那个晚上,老人曾在席间说到“我现在就感觉到头了。”当时有人问:“杨老,是因为你夫人不在你身边了?”杨宪益想也不想答:“对”。“那么她在你身边的话,你还会不会这么想?”“那也许再活一百岁罢……”现在,一切都安好了,95岁的杨宪益跟他的爱妻在另一个世界团圆了。(文汇报 记者 陈熙涵)

来源: 中新网

图片新闻:
专家称长江水能开发利用已达警戒线 民间环保关注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人 就业不佳专业将被调整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