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药监局:国庆前生产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 产能将达3.6亿剂 实录 -财政部:提高出口退税率 部分商品提至17% 外贸出口呈V型走势 -巴黎市长不顾中国反对授达赖"荣誉市民"称号 内幕:政治游戏砝码 -最高法: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全文 惊天爆炸案审判迟到14年 -中国10月首探火星 探测器运俄 重大气象预报失误领导将被究责 -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成果显著 国内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超百万辆 -IPO重启散户中签率将提高 中小板指数7月1日起将实施样本调整 -中国千万考生赴高考 各地高考作文一览 高考作文排除诗歌很遗憾 -法航空难打捞17具尸体/现场照片 重庆武隆山体垮塌 发现7具遗体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有人携汽油上车 遇难人数27人 各地查隐患
首页>>文化发展
罗京26年无差错播报成佳话 揭秘新闻主播工作生活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6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紧张工作揭秘——屡次涉险罗京表现镇定化险为夷

20多年的播报工作,罗京和搭档们遇到过无数次“险情”。我国播音界泰斗级人物张颂讲述了李瑞英和罗京遇到过的一次”险情“。那次,一条重大新闻开播后稿件才送到演播室,要求无间断口播15分钟。当时李瑞英藏在主播台下给罗京一张张递稿件,罗京看到稿件的同时必须播报出来。突然有一张稿件李瑞英怎么也找不到了,急得满头大汗。好在罗京播完前一张稿件的最后几句时,李瑞英终于找到。尽管保证了播出新闻的无差错,但下台后,两人都虚脱了。

央视的一位工作人员讲述,在直播室外面的走廊上,直播时大家要保持安静。只有一次,她看见台里的领导站在走廊上焦急地喊:“稿子呢?稿送来了没有? ”然后就看见一个记者,手拿着刚刚从传真上面撕下来的纸,奔进演播室。记者悄悄蹲下身子,把一张画满了修改符号的纸送到了罗京的播报台前。当时所有领导都在外面,有人手里甚至还拿着一瓶麝香保心丸。但罗京没有皱一下眉头、没有流一滴汗,镇静地把陆续送来的17页半的纸,一字不差读完。

一分钟播300字口误可能导致“突然死亡”

《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在介绍主播工作状况时说,以前的《新闻联播》播报速度是一分钟播180个字,现在信息量大了,一分钟必须达到300字,这种语速一般人是达不到的。很多人用这样的语速播新闻,别人是根本听不清楚的。

而最恐怖的还不是语速的提高,而是对《新闻联播》时间的限制。李瑞英说:“可能很多观众都看到,经常是主持人话音刚落,时间刚好7点30分。有时候最后一条新闻播完了,时间还剩二三十秒。这时导演往往会递短讯稿子过来,字都是严格卡死的,比如20秒上108字的短讯,主持人话音一落,就必定是下面节目的画面了。 ”

不仅工作紧张,他们还要面对严厉的制度。央视主持人有时候会因为一个口误而遭遇“突然死亡”,今天播完新闻,说不定明天就下课。李瑞英说:“差错一共分成A、B、C、D四个级别,最严重是A类,我们称为‘突然死亡法’,只要出现了,不管你是谁,你必须离开岗位。 ”

主播们在工作时都是一心多用,眼睛盯着提示器,嘴里播着新闻,手里挪着稿子,耳朵听导演的要求,还要不受其他人交流的影响,罗京能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保持26年无差错,绝对不是靠运气。

来源: 辽沈晚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罗京生前治疗情况首次曝光:靠麻醉药漱口吃药
罗京逝世各方追悼 戏友称其没架子擅长老生(图)
罗京遗体告别仪式11日上午9点将在八宝山举行
平淡罗京解释"面无表情" 坦言"压力无时不在"(图)
罗京的笑与不笑:是摄像机它不让我笑(图)
"国脸"罗京的多面人生:冷面小生 模范丈夫(图)
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淋巴癌扩散去世 享年48岁(生平)
报纸就“罗京月薪28万”报道失实致歉央视
罗京被传月薪28万 央视名嘴回应高薪传闻(图)
罗京坦言今年不可能回来工作 这段时间调理身体
“国嘴”罗京疑患淋巴癌 百万网友献祝福
老主播当年风采-罗京
图片新闻:
新一代动车组"和谐号"2011年批量交付 时速超380公里
统计局首次摸底住房成本引关注 预计本月出结果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