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洞穴躲避 灾后重建家园
鉴于泰诺人面临的极端天气,生活在脆弱的茅草顶木制住房可能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实际上,这却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欧洲人来到这片土地前,村民经常在洞穴附近建造房屋。考古学家认为,由于洞穴可用作遭遇风暴袭击时的避难所,在天气状况极度危险已无法继续留在房屋内时,古代人会选择放弃房屋,搬进洞穴躲避。库珀说,风暴过后,他们又会返回老宅并进行重建,几天之内,他们便可替换被风暴卷走的屋顶和横梁。相比之下,古巴现在的房屋采用混凝土或者砖结构,致使飓风过后的重建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费用也较高。
很显然,对于现在的海岸居民来说,说服他们在遭遇风暴时放弃住房和财物是很难办到的。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从这种类型的古代建筑物上学习很多经验。在坚固支柱上建造的房子允许人们留在海岸,不必理会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但前提是,我们还应在更远的岛屿建造安全的避难所并且可以容纳在遭遇风暴袭击时所有撤离的人。自2004年海啸让马尔代夫群岛的20座岛屿成为不适于居住的地区之后,马尔代夫已开始采取这种方式。利用当地的原料建造住房,同时让这些住房的重建更容易并且费用更低。
住房是一个文明赖以维系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除了拥有住房外,人们还需要食物。库珀及其同事发现的证据显示,除了种植农作物、采集贝类以及其它海洋食物外,泰诺人逐渐让他们的饮食结构多样化,他们会在新到的地区捕鱼并且与岛上的居民交换食物。在所处环境和形势趋于恶化时,这种方式下扩大的食物选择面可能充当了“安全带”的角色。
学习古人 应对挑战
与泰诺人相比,这一地区的其它文明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在伯利兹,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意味着一些地区将被彻底改变。对花粉和灰烬残余进行的分析显示,2000年前,玛雅人曾在一些地区开始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种植玉米。几个世纪之后,这些地区彻底被洪水淹没,成为永久性湿地。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选择在附近定居,继续种植农作物。为了能够安顿下来,他们开凿了巨大的排水渠道网络,降低田地的水位,让农作物的根能够位于入侵的海水之上。据一些研究人员推测,通过在沟渠捕鱼、猎杀海龟和水禽,他们得以充分利用恶劣的条件。
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的提姆·比奇(Tim Beach)曾对玛雅人开凿的水道进行研究,他表示这些无疑是非常有用的经验。比奇说:“我们将不得不适应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玛雅人仅靠原始的木制和石制工具就勇敢地迎接了这种挑战。这些低成本手段可能是发展中国家愿意采用的,因为他们无法承受筑堤建坝的高昂费用以阻止海水入侵。”
与古代人相比,我们拥有很多优势。我们已不必使用原始的石制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工业用机械设备。古泰诺人依靠经验预测风暴,而我们却可以借助卫星。但即便拥有所有这些现代技术,由于海洋再次威胁要“夺回”海岸,我们可能仍要从古人那里学习很多东西。几千年前,他们曾依靠原始工具和手段应对并战胜大自然的挑战。(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