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在“两会”上提交的“逐步恢复繁体字”提案引发广泛争议,昨天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回应称,简化字作为我国公务活动、公众服务场合等四大领域使用的规范文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在法律未做修改的前提下,简化字的使用规定不会调整。国家语委资深专家表示,认为简化字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观点“过于夸大了其影响”。
提案引发网络口水战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其理由包括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等。
记者发现,这一提案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议,很快网上因此上演“口水战”。很多人踊跃支持恢复繁体字的观点,不过更多的网友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推行简体字是国家政策,繁体字造成阅读和书写困难,不利于文化传播。
恢复繁字体的建议代表着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强烈关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遭遇的冲击。一段时间内方言影视节目增多,社会上有人建议方言进入中小学课堂,主张“识繁写简”、“繁体字申遗”。
专家表示反对“废简”
“我个人不赞成恢复繁体字。”国家语委资深专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简化字的负面作用被夸大了。事实上目前简化字没有变得面目全非,从繁体字转化到简化字的文字数量并不多。
这位专家分析,从文字发展来看,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由繁到简是文字发展的规律,讲究的是简便性和明确性。目前简化字并没有简化到几个文字不能分辨的程度,而是合乎相关要求的。所谓“繁字体承载传统文化,简化字破坏了文化传承”的观点过于夸张了,“如果越老的越好,为啥不用甲骨文?”
据介绍,汉字简化字总表共包括2236个字,其中532个是从繁字体直接转化成简化字的,另外有1000多个是类推过来的。因此今天的青少年学习繁字体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难。专家表示,小学阶段设立繁体字课没有必要,学生到高中后如感兴趣,学学就可以了。
教育部称应积极宣传简化字
针对“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建议,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表示,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未做修改前,目前简化字作为规范字的使用要求不会改变。据了解,这表明在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主要公共服务行业等领域,简化字须做为基本用字。在其他领域,在有关法律法规允许下,繁体字的学习使用不做干预。
这位负责人称,简化字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对传统文化传承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目前应积极宣传简化字的价值和历史发展进程,便于大家更加了解。 (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