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弘扬民族人文,展示民间艺术,演绎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以富有中秋文化特征的“花好月圆”为主题的“2008年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今天在上海东亚展览馆开幕,将为市民端上一盘五光十色的“三民文化”大餐。一周展会期间,将有现场互动、现场演示、民间艺术鉴赏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崇尚民族,守护民俗,回归民间”的宗旨。
与“三民艺术”面对面
展示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品,增强观众对展品蕴含故事的了解是民博会的一大亮点。在“海上珍宝”展区,50件将送北京中国工美博物馆长期陈列或收藏的工艺美术精品,都配有丰富的文字、图片材料及视频资料。
上海有众多老字号商店和传统技艺,部分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区,设置了“中华老字号”、“中华百工坊”、“中华百艺廊”、“海上风情街”、“民俗窗”等,陈列上海百年来的部分商标、自第一届世博会以来历次参展的商品等。传统技艺更是名目繁多,刺绣工艺就有苏绣、发绣、油画刺绣、绒绣,雕刻工艺有田黄薄艺、翡翠刻、木刻水印,民间美术有何克明灯彩艺术、连环画,大汉精瓷有拉坯、描花,手工技艺中有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和龙凤旗袍制作等。朵云轩则展示了大型水印木刻《群仙祝寿图》的部分片断。据说,这件2米高的金箔《群仙祝寿图》,涉及到水印木刻和金箔作画等传统技艺,需历时8年,至2010年完工。在展示的同时,观众可以动手参与,和大师们共同创作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中秋民俗的嘉年华
既保持民博会的品位,又满足观众的需求,本届民博会开设中秋民俗嘉年华,让市民在“守护民俗、回归民间”的氛围中,重温百姓生活的乐趣。
在上海体育场的平台上,来自全市各区县的戏曲、歌舞表演,舞龙耍狮和民俗风情演示,以及充满都市氛围的弄堂游戏、气势宏大的千人软陶现场制作比赛,将勾起人们对老上海的文化记忆。木贴画、麦秸画、丝网花的制作,黄杨木雕、绣花鞋、细纹刻纸、海派剪纸和徐行草编、蛋糕裱花技等来自民间艺术的演示,将让人领略民间工艺的源远流长。在声音档案馆里,观众可当场竞猜全国36种方言。此外,“紫砂艺术欣赏”、“丝网花的欣赏与制作”、“刺绣鉴赏”、“黄杨木雕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翡翠珠宝鉴赏”等讲座,将深入浅出地介绍民间艺术的鉴赏和收藏。
民间工艺创新大汇展
“创新”和“传承”是民间工艺发展的两个“轮子”。在民博会上,民间工艺创新的理念得到重视,一些中青年艺术家把当代绘画元素和西画技法融入到顾绣、瓷刻画、布艺、纸艺、琉璃、水晶、竹刻、漆画、砚石和田黄雕刻传统手工艺品中,试图探索出一条民间工艺创作的新路。其中,民间文艺家李守白的剪纸长卷“上海童谣”,长达17米,它将绘画、剪纸、上海话文字熔铸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似画但又是剪纸的“新品种”;毕业于东华大学的姚懿佳将麦秸画与苏绣技法结合,形成新颖的秸绣。
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民博会还开展了“迎世博·三民文化艺术品创新设计大赛”,内容包括创新礼品、展品和纪念品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