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5月25日电 在完成前期的机构组建、资料搜集、方案制定和人员培训后,甘肃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于5月全面启动。
记者25日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甘肃将主要完成境内明长城的调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料整理、汇总工作。
甘肃境内战国秦长城和汉长城调查工作也同步启动,不在长城沿线的烽燧也要开展调查。
甘肃省是中国现存长城遗迹较多的省份之一,境内已确认的主要有战国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绵延4000多公里,规模宏大,建筑形式多样,保存较好。此外,在一些不便于筑墙的山地,长城以烽燧的形式体现,形成烽燧线,甘肃境内目前已发现烽燧1300多座。除战国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外,十六国时期一些割据政权和宋朝也在甘肃境内筑有小规模的长城或烽燧。为了确保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一季度,甘肃省文物局和甘肃省测绘局已经联合成立甘肃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从二季度起,先后完成了长城资源调查实施方案制定和人员培训工作,为全面开展调查奠定了基础。此次长城资源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长城的地理位置、走向、历史沿革、建筑方法等基本信息调查;长城周边自然与人文环境、长城本体及其附属建筑的残存状况和所存在的病害及其破坏因素等环境和病害调查;长城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标志、保护机构和记录档案等保护管理状况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为期10年的“长城保护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长城资源调查、编制长城保护规划、制定长城保护法规、理顺长城保护管理体制、开展长城宣传教育、加强长城保护科学研究、科学制定长城保护修缮计划和增加长城保护经费投入等,并确定首先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记者王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