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妇女报和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反对家庭暴力与妇女心理健康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妇联有关部门领导、福特基金会项目官员和本报总编辑卢小飞到会并致辞。
1999年11月,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今年是“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的第六个年头,在这六年中,我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组织都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北京红枫妇女热线在2004年3月8日开通了反家暴专线电话,到10月底就接到来电595个,96.2%来电者是女性。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家庭暴力对受暴者造成的精神心理伤害以及施暴者的心理分析;二是社会对于家庭暴力的干预措施。北京红枫妇女热线创始人王行娟女士在发言中强调,应该重视婚内性暴力对受暴妇女造成的严重身心伤害。浙江社科院王金玲研究员报告称,配偶暴力也是造成妇女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妇女贩毒、卖淫和经济犯罪等违法活动中,都有妇女被家庭暴力所迫的背景。
专家学者在分析施暴者的心理时一致认为,自卑、权力欲、控制欲是男性施暴的主要心理因素,另外,社会对男性暴力的纵容、男性的生长经历和成长环境都是养成男性暴力倾向的重要原因,而施暴的男性并没有从暴力控制中得到他所想要的幸福。与会者一致谈到应该加强对男性的教育,也应该改变文化中对男性气质的定义。事实上,在国际上有许多男性是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积极倡导者,例如著名的白丝带运动,他们不仅是为了维护妇女的人权,也是为了男性的根本利益。
会议交流了对受暴妇女和施暴男性心理救助的经验,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和天津鸿顺里半边天家园都做了大量的受暴妇女支持小组的有效工作,她们把社会性别视角介入到为受暴妇女服务的辅导中,协助她们明白家庭暴力是性别权利不平等所致,帮助她们从失败、沮丧、自我否定的心态中转变过来。北京右安门街道办事处对施暴者心理辅导的工作经验表明,施暴者的行为可以在正确的辅导中得到校正。
据悉,对于家庭暴力,人们在认识上往往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比如习惯上认为存在着一个有施暴特征的人群,或者是有受暴特征的妇女,如认为她们胆小怕事,实际上,胆小怕事恰恰是妇女受暴的后果,是暴力所致,而不是原因。施暴者也没有一个固定的人群,他可以是任何人,不论受教育程度、职业、职位如何。 (宋美娅)
相关链接:
联合国于1979年通过了《消除对妇女的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它明确反对并积极干预基于性别的种种歧视,包括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1993年,联合国又发表了《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宣言》,我国是这些文件最早的缔约国和签署国。反家庭暴力也是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一个主题,并成为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的一项重点内容。
2005 年11 月29 日 《中国妇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