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王长胜:
谢谢杨中川秘书长。下面请海城市周市长就海城市“三化并举”协调发展为主题发言。大家欢迎!
周晓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这次海城能够在北京参加“第九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论坛”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也向中城委员会各位领导多年来给予的指导和科学评价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城是辽南交通枢纽、中国县域百强、世界菱镁之都,全境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下辖海西新城、腾鳌新城、析木新城、牛庄新市镇“三城一市镇”,常住人口130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海城坚持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并举”,着力破解土地、资金、城乡二元结构“三大瓶颈”,实现了城乡面貌、主导产业、人民生活“三个新变化”,走出了一条县域科协发展、持续发展、幸福发展新路。先后入选2011县域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连续三年赢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四项殊荣,荣获2011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回顾海城的发展历程,归结起来就是勇立潮头,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践的过程,就是土地、资金、城乡二元结构“三大瓶颈”不断得到破解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农村城镇化“三化并举”不断普及深化的过程。
一、解放思想,创新实践。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海城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近年来,针对海城发展速度放缓,发展活力降低的实际,我们适时提出了牢固树立税源经济、体验经济、民本思想“三种理念”,全力推进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转变、海城投资向投资海城转变、敢为人先向善为人先转变、存量资源向发展资本转变、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镇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六个转变”的全新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确立了发展重点,理清了发展路径,“六个转变”的深入实施,使海城步入了新一轮还有好又快发展的高速增长期。
二、破解瓶颈,扫清障碍。近年来海城坚持以改革为手段,以创新为驱动,围绕土地、资金、城乡二元结构三大瓶颈,全力实施“解套工程”。
第一是破解土地瓶颈。主要抓了五要:向规范土地市场要空间。组建了海城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严格落实土地公开挂牌出让,禁止企业和个人手拉手交易土地,有效整合了建设用地资源。深入实施了以土地和建筑开发市场为主的五大市场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行为,为重点项目建设赢得了空间。向村屯征收要空间。在充分尊重被征收村屯群众意愿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政府统一组织,围绕新城新市镇城镇建设和二三产业用地问题,累计征收村屯50个,腾出建设用地12.1平方公里。特别是通过实施征收村屯原地建设工业园区的办法,解决了腾鳌钢材深加工和牌楼镁制品加工等重点园区项目建设用地问题。向集约节约用地要空间。在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容积率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土地批后管理,依法收回批而未用闲置用地、废弃砖厂、闲置工厂以及整理废弃的采矿用地等,累计整理土地7平方公里。向增减挂钩要空间。围绕新城新市镇发展建设,启动了5个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全部完成后可解决建新用地3.5平方公里。向争取上级支持要空间。积极争取近来用地指标,围绕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上跑国家、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建设用地指标,近几年,全市年均争取建设用地指标1平方公里左右。
第二是破解资金瓶颈。重点抓了“四个一点”:充分利用投资商资金,借一点。实行政府主导、毛地招商、借钱拆迁、净地出让,既解决了政府净地出让前期拆迁资金不足问题,又保证了国有土地的出让价值。同时,对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采用BT、代建制等方式建设,既保证了重点项目的如期开工建设,又解决了政府自有资金不足问题。充分利用金融资本,贷一点。利用银行、债券公司等多个平台,积极争取金融资本,解决地方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全市累计争取农发行、开行等金融单位城市建设贷款13.1亿元,特别是在东北县级成功首发地债8亿元,走出了破解县域经济瓶颈的新路。充分显化土地价值,收一点。组建完善了海城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全面落实了政府拆迁、净地公开挂牌出让制度,禁止了企业和个人手拉手交易土地行为,严格清理和控制土壤出让方面的招商优惠政策,实现了土地市场公平竞争和国有土地价值最大化。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的净收益全部用于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节约财政开支,省一点。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建立和落实了政府投资项目公开招标、政府购置公开采购以及政府投资项目“一部四制”和“四分离”制度,最大限度坚持的节约了政府开支,最大限度的显化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