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王长胜:
接下来有请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李学锋博士发布《2012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大家欢迎!
李学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汇报“2012年度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中国中小城市数量众多,在我国城镇体系和现代化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截止2011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到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6.57%,总人口达10.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4%,2011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到26.5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6.22%,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43.12%。
从城市的数量上看,截止2011年底,中国城市的数量一共是2206个,其中地级以上的城市建制市162个,县级建制市369个,尚未成为建制市的地级行政区划和县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1675个,这是我们所说的2206个中小城市的概念。除此之外,考虑到部分县级行政区划,尽管已经调整为市辖区,但由于远离中心城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相对独立。课题组对这些相对独立的市辖区也进行了市单独的评价。
截止2011年底,中国共有市辖区857个,从行政区划角度分析,这些市辖区均属于县级行政区划。这些市辖区中199个区已经成为完全城市化的纯城区,也就是说区内没有乡镇,只有街道和街道的区划。其它658个市辖区均为含乡镇的区,除去直辖市的特殊情况,含乡镇48个市辖区6个,还对其中611个含乡镇的市辖区进行了单独评价。
课题组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政府效率等四个方面,对中小城市的科学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2012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8.1,与2011年相比提高了1.1,尽管深受全球经济重担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中小城市的发展和民生事业仍然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道成为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提升的最主要驱动力。还
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表现最好,东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达到了74.8,领先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区的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提高最快,提高了1.8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的提升相对比较慢,仅提高了0.9个百分点。在科学发展测评前100个城市中,东部地区占据59席,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分别占16、13和12席。一方面江苏和浙江两省在里面的表现最为抢眼,江苏在百强中占据17席,浙江占13席,这表明江苏和浙江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另一方面,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测评前一百个城市分布较广,江苏、浙江等2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县市入选,江苏省昆山市连续八年稳居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测评第一名,湖南的长沙县、四川双流县、辽宁海城市继续稳居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首位。对“两型”社会建设情况的评价,课题组从资源节约、要素产出、环境友好三个方面进行评价。2012年中国中小城市“两型”指数为58.2%,相比2011年提升了0.5个点,对比2011年提升最快的是要素产出水平,尽管迫于保增长的压力,各地在资源环境节约和生态建设方面面临重大压力,但“两型”社会建设仍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投资潜力的评价主要从规模、基础条件、创新能力、政府效率四个方面展开一个。2012年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79.8,与2011年相比略有提高,中小城市的总体投资潜力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中小城市仍然是投资者较为青睐的投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