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实录

2011年03月08日19: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协 会议 发言 厉无畏 欧成中

2011-03-08 15:46:56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 黄海: 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2011-03-08 15:47:08

黄海: 我国既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农产品流通对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011-03-08 15:48:16

黄海: 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特别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十分薄弱:一是市场供求信息传导滞后,生产盲目性大,农产品供给大幅度波动,“买难”、“卖难”交替出现;二是收购环节组织化程度低,通过合作社或“农超对接”的产品比重很小,农民没有价格话语权;三是产地仓储和预冷设施严重不足,农产品上市时间难以控制,源头调控能力很低;四是燃料费等物流成本过高,冷链运输率不足10%,每年水果蔬菜因此损耗700亿元;五是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收费名目繁多,“最后一公里”菜价猛涨;等等。

2011-03-08 15:48:35

黄海: 去年年底,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严重不满,社会舆论纷纷指向流通环节。实际上,不论是贩运蔬菜的合作社,还是在城市卖菜的小贩,他们都没有从涨价中获得“暴利”,仍然是社会上收入最低的群体之一。

2011-03-08 15:48:53

黄海: 涨价背后存在着体制性、政策性的原因,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切实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考核。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011-03-08 15:49:32

黄海: 一、大幅增加财政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投入

2011-03-08 15:49:51

黄海: 我国大中城市近90%的鲜活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集散,市场收取的摊位费、交易费等,对菜价上涨有直接影响。国外大都把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公益性设施,全部或大部由政府投资,低收费管理,保本经营。我国的批发市场由企业投资,为了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只能依靠收费。有的批发市场还上了市,更要提高利润回报股民。政府采取行政办法降低收费,长此以往企业难以承受。

2011-03-08 15:50:18

黄海: 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在重要农产品集散地,投资兴建或收购大型批发市场,要求管理者大幅降低收取的各种费用,稳定供应,稳定价格。有条件的城市,对社区农贸市场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政策。

2011-03-08 15:50:28

黄海: 二、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兴建产区仓储设施

2011-03-08 15:50:45

黄海: 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但这些地方仓储、预冷设施极度缺乏。蔬菜水果采摘后,在冷库预冷十余小时,可延长一周的保质期,从而可以调节上市时间,卖个好价钱。当地农民由于建不起冷库,产品集中上市只能低价销售,或者因积压而变质。

2011-03-08 15:51:01

黄海: 建议当地政府制定优惠的土地、税收、融资等政策,吸引大型流通企业或社会资金,到产地投资建设冷库,必要时还可在镇、村兴建简易的预冷、分拣设施。少建点高尔夫球场、高档别墅,腾出土地建一些农产品流通设施,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中央财政对海南等地的农产品流通试点已有政策支持,建议加大力度。

2011-03-08 15:51:47

黄海: 三、加强对农产品种植面积的信息引导

2011-03-08 15:52:00

黄海: 目前,多个部门都在发布主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行情,但这种信息只能帮助生产者、经销商确定销售地点,而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大。建议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部门及相关机构、中介组织,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种植意向,动态地发布当地及周边主要鲜活农产品种植面积,并在某种作物种植面积过大或过小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防止农民简单按照上一季的价格,盲目扩大或减少种植面积,避免交替出现“卖难”、“买难”的严重失衡。

2011-03-08 15:52:38

黄海: 四、通过各种方式发展订单农业

2011-03-08 15:52:50

黄海: 为改变当前绝大部分农民“先生产、后找市场”的状态,建议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发展“农超对接”,在农村建立农产品直供基地,同生产者签订固定合同,对合同规定的品种、数量全部收购,价格按照约定或随行就市。鉴于“农超对接”目前比重还不大,有关部门要大力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合作社下联农民、上联批发市场或经销商,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稳定购销关系,组织农民按需安排生产。谢谢大家。

2011-03-08 15:53:10

厉无畏: 请赖明委员发言。请牛文元委员准备。

2011-03-08 15:53:33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主席 赖明: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促进产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2011-03-08 15:53:45

赖明: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在这里,结合九三学社“产业自主创新”调研,提出一些看法。

2011-03-08 15:54:45

赖明: 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从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到汽车制造业,我们传统产业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有多少自己的知识产权?我国装备投资的60%用于购买国外产品,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设备、80%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石化装备、70%的数控机床是国外产品。当前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出现类似问题,物联网的精密传感器、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部件和高性能碳纤维的80%以上依靠进口,新一代光伏电池、LED芯片等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仍然受制于人。

2011-03-08 15:55:01

赖明: 事实上,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都是走不通的。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将技术创新,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作为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

2011-03-08 15:55:26

赖明: 二、营造有利于产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中小企业是产业自主创新最重要的生力军。20世纪90年代,包括微软、思科、谷歌等小企业,仅用数年时间就成长为IT巨头,其关键是宽松的市场准入、完善的金融服务和强大的人才支撑所构建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2011-03-08 15:55:37

赖明: 目前,我国也涌现出不少创新十分活跃、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技术中小企业,但创新环境亟待改善。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突出;小型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不足20%,融资仍然困难;一些企业反映,新来的学生连基础知识也要补课,难以适应创新的需求。

2011-03-08 15:56:35

赖明: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求大”的传统观念,着重鼓励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为其发育和成长营造环境。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难,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到实处;要促进银行从单纯扩张资产规模向为中小企业服务转变;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投风投领域并规范发展;要加快教育模式改革,强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2011-03-08 15:56:48

赖明: 三、加强产业自主创新的市场培育。当前,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侧重于供给端,如土地划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而需求端的市场培育则相对不足。对培育自主创新产品市场意义重大的政府采购占GDP的比重长期徘徊在2%以下,远低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我们口头上高呼支持自主创新,但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甚至公众消费却怀疑自主创新产品。

2011-03-08 15:57:28

赖明: 有企业反映,在报批新药时,审批部门总是要问:这种药国外有没有?如果没有,审批就很难;民营企业还常常受到不公平待遇。有企业抱怨,在申请科技项目时,一些地方宁愿花更多钱让国企或国立科研院校承担,而后者又将项目低价分包给民营企业。

2011-03-08 15:58:02

赖明: 因此,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健全竞争前补供方、发展中补需方和产业化靠市场的激励机制;要强化政府采购、应用示范、购置补贴等需求侧补贴;在政府审批和采购中应切实树立支持自主创新,民企、国企和外企一视同仁的理念;要深化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传统产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等制度创新,依靠市场提高自主创新产品的竞争力。

2011-03-08 15:59:11

赖明: 四、让企业自主探索创新路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并擅长运用要素配置,追求规模的快速扩张,精于引进技术和投资实现产业化,而不善于也缺乏耐心推动自主创新。

2011-03-08 15:59:20

赖明: 一些地方盲目争投资、抢项目,甚至采取“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将自主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搞成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用行政命令指定产业发展重点、技术路径,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加大了技术和投资风险。美国政府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集中在燃料电池技术,日本政府在指定第五代计算机、数字电视的主导技术等的失败教训值得重视。

2011-03-08 15:59:55

赖明: 因此,要避免行政指定产业技术路线和规定发展重点的弊端,加强产业发展动向信息服务,让企业自主选择创新策略,依托市场不断提高竞争力,借助高速成长的本土市场走出中国特色的产业自主创新道路。谢谢大家。

2011-03-08 16:00:07

厉无畏: 请牛文元委员发言。请潘祖尧委员准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