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实录

2011年03月08日19: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协 会议 发言 厉无畏 欧成中

2011-03-08 15:33:11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贺强: 我发言的题目是《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

2011-03-08 15:33:27

贺强: 各国证券法律的核心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各国证券监管的目的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我们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仍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侵害投资者利益的具体表现如下:

2011-03-08 15:33:50

贺强: 1.上市公司不分红和分红比例过低

2011-03-08 15:34:12

贺强: 据统计,截至2010年8月3日,在1898家上市公司中,有618家上市公司连续3年未分红,其中某公司更是连续11年未分红。2009年国内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为22.38%,仅为国际水平的一半。如此分红状况不仅抑制了市场的投资行为、助长了投机行为,而且也严重侵占了投资者的权益。

2011-03-08 15:34:36

贺强: 2.企业造假上市的现象时有发生

2011-03-08 15:34:48

贺强: 一些企业为了在发行上市核准的过程中蒙混过关,对有关的申请文件进行过度包装、在内容上虚假陈述。例如:某公司因虚报技术专利在上市前夕被证监会叫停;另外一家公司上市仅8天,其半年报中就披露了巨额亏损;还有一家公司上市10天之内,董事长就被拘捕。很显然,这些问题都是在申请发行上市过程之中已经存在的,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011-03-08 15:35:49

贺强: 3.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严重

2011-03-08 15:35:58

贺强: 新股发行的“三高”是指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超募金额。2010年国内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为77.88倍,有一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150.82倍。新股发行价格也一再打破记录,某公司以148元的发行价成为20年来我国最“昂贵”的股票。高超募金额的现象更为严重,2010年新股发行超募资金高达3080亿,占总募资比例的61%。

2011-03-08 15:36:07

贺强: 股票发行的“三高”现象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方面,给股市带来极大的交易风险,大量投资者高位套牢,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另一方面,使一大批人一夜暴富,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议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同时,创业板在一年之内就制造了400多位亿万富翁。某小公司一经上市,实际控制人身家就达到426亿,成为当年大陆首富。

2011-03-08 15:36:23

贺强: 4.股票发行超过证券市场的承载能力和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2011-03-08 15:36:34

贺强: 2010年,我国股票市场融资总额高达10078.1亿,居世界第一,而股指涨幅排名却是全球倒数第三。股票超发给市场带来巨大冲击,2010年上证综指下跌了14.31%,六成以上投资者遭受了损失。

2011-03-08 15:36:44

贺强: 5.二级市场股价操纵和内幕交易的行为屡屡发生

2011-03-08 15:37:11

贺强: 一些资金大户利用各种题材炒作和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时有发生。如林忠操纵山煤国际案,黄光裕内幕交易案等。广大中小投资者经常被这些扰乱市场的行为所误导,从而遭受巨大损害。

2011-03-08 15:37:24

贺强: 我们必须看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当成为证券市场的重中之重。如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真正的保护,证券市场就难以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提出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建议:

2011-03-08 15:37:35

贺强: 第一,建立合理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增加分红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分红特别是现金分红的比例,使投资者能够充分享受投资回报。

2011-03-08 15:38:08

贺强: 第二,加强股票发行的核准工作,发行核准工作不能只是对纸质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参审人员更应当到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对造假上市的相关人员要加重处罚,鼓励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社会舆论进行监督,坚决杜绝造假上市的行为。

2011-03-08 15:38:22

贺强: 第三,股市“三高”问题的核心是股票的高溢价发行,将股票发行限于合理的溢价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坚决抑制股票的高溢价发行。

2011-03-08 15:38:31

贺强: 第四,股票发行应当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投资者的承受能力统筹安排,合理控制新股发行上市的数量和节奏,促进股票融资与证券市场协调发展。

2011-03-08 15:38:41

贺强: 第五,严格实行证券账户实名制,坚决杜绝多账户分仓操作的现象,提高证券市场透明度,强化市场动态实时监管,有效遏制市场操纵行为。谢谢大家。

2011-03-08 15:38:53

厉无畏: 请吴晓青委员发言。请黄海委员准备。

2011-03-08 15:39:01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 我发言的题目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03-08 15:39:17

吴晓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但长期以来依赖低成本、低利润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能够快速提升GDP,却很难创造高利润;虽然能够大量生产商品,却很难创造品牌;虽然能够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却很难大幅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

2011-03-08 15:40:18

吴晓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力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能耗低、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辐射能力强,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发展工作已经启动,我们到地方调研,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情很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2011-03-08 15:40:40

吴晓青: 1.在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前,各地都存在“抢先发展、先行先试”的思想,投资冲动强烈。

2011-03-08 15:40:58

吴晓青: 去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还没出台,就已经有18个省提出打造新能源基地,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支柱产业,有的市立即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实施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等,从全局来看存在出现新的布局雷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患,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框架。

2011-03-08 15:41:23

吴晓青: 2.长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广阔,但目前国内这方面市场需求还存在不明显、不确定、不主动的情况,市场发育程度较差,有效需求不足,不少新兴产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比如光伏产业,90%以上的市场在国外,一半以上的原料需要进口,“两头在外”,生产中产生的污染却留在了国内,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很难保障。

2011-03-08 15:41:31

吴晓青: 3.科技支撑体制机制不完善。现在我国科技资源归属不同,难以整合,综合利用效率低,科技成果产权、科技经纪人等科技市场体制不完善。有些企业和产品技术起点不低,但迟迟不能产业化,本来站在技术领跑线上,最终却丧失了领先优势。有的地方科技资源丰富,研发成果相当可观,在当地转化成产品的却不多,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突出。

2011-03-08 15:42:36

吴晓青: 4.产业投资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国家现在还没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完整、具体的投融资政策。目前我国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不足1%,与发达国家平均2.2%的水平相差很远,甚至达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对有技术、有活力、有创业激情的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小、渠道少,资金问题仍是这些企业发展初期的最大瓶颈,创业创新投资环境亟需改善。

2011-03-08 15:42:53

吴晓青: 5.企业缺乏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很多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不足,力量分散。企业经常单打独斗,恶性竞争的局面时有发生。

2011-03-08 15:43:49

吴晓青: 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的关系,我们建议:

2011-03-08 15:44:57

吴晓青: 一、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考虑东中西部各地区的产业基础、现有条件、市场前景等差异,引导地方在“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发展符合自身经济规律的行业,避免一哄而起、急于求成,重走部分制造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近年来,国家相继批复了多个区域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充分配合国家区域建设,联动发展。

2011-03-08 15:45:11

吴晓青: 二、着力培育和创造国内市场需求。切实转变单纯以投资拉动的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准入、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示范应用等方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扶持、引导和培育,更多地在国内共享新兴产业发展成果。

2011-03-08 15:45:25

吴晓青: 三、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动力。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支持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企业扩大开放。

2011-03-08 15:45:46

吴晓青: 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产、学、研、用密切合作的渠道和机制,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创新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消除行业垄断和体制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参与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完善市场机制。在行业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上,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科研院所的做法,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进来并加以规范。谢谢大家。

2011-03-08 15:46:01

厉无畏: 请黄海委员发言。请赖明委员准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