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偏食
日晕现象
有些“奇观”新闻是伪命题
比“千年一回的元旦月食”更有水分的“奇观”,在新闻中早已屡见不鲜。
比如近年来,“××年来月亮最大最圆”之类的报道屡见报端,但是在寇文眼中,这种报道纯属伪命题:“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每14天左右就会进行一次由近到远的变化,从地球看上去,月亮每个月总有一天看上去最大,但是在没有对比物的条件下,这种大小的变化并不容易分辨,根本不值得当做‘奇观’来报道。”
“行星合月”是这几年颇为流行的天象新闻题材,每次出现也都会被媒体冠以“奇观”头衔。对此寇文解释说,按照月球的运行轨迹,它每个月都会依次经过一些行星,这种“行星合月”的现象每年都要发生几十次,如果全部称为“奇观”,实在是有些夸大其辞。
关于天文知识的错误表述,也时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寇文举了个例子,2008年年底时,不少媒体都以“今年冬至提前一天”为题进行过报道。这位天文专家澄清说,冬至作为一个节气是一个时间点,多出现在每年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从来就没有规定说冬至只能发生在12月22日,‘提前一天’又从何谈起呢?”
“奇观”假新闻如同“狼来了”
“有时候我会跟记者说,你们也应该来一回‘打假’了。”寇文说,这并不仅仅是他的个人意见,每次与同行开会的时候,各地的天文工作者经常都有类似的困惑。甚至还有人曾经建议,今后对于天象的预报发布,应该交给专业部门,通过统一的渠道来进行,以确保其权威性和表述的科学性。
在寇文看来,这些有关“天文奇观”的“假新闻”其实并非真正的“假”,主要是存在夸张的成分,有的甚至是危言耸听。不过令专家们哭笑不得的是,每当他们希望媒体澄清其中的谬误,记者们反而是振振有词,认为这样报道才能吸引眼球:“你要是不说邪乎了,谁还会抬头去看星星呢?”
“可是看了又能怎么样呢?”虽然寇文承认,这些被人为炮制出来的“奇观”,也许能让公众对天文有了一时的兴趣;但是他一直担心,这样的报道层出不穷,日子久了就连公众也不会听信了,天文岂不是又要受冷落了?在他看来,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就是妇孺皆知的“狼来了”。
怀着一颗平常心去看星星
北京天文馆的专家们每月也都会对天象进行预报。寇文表示,究竟什么样的天象值得关注,什么样的天象又算是奇观,其实并没有一个规范可供参考,其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预报者本人的态度。与媒体报道的所谓“天文奇观”不同,这些由专家发布的天象新闻,看上去总是显得不够热闹。
寇文举例说,他自己在发布天象预报时,除了日食、月食、流星雨和彗星外,也会对特别接近的行星合月进行预报,特别是对其中的“掩星”(即月球将其他行星遮蔽)现象予以关注。另外,对于一些人造航天器的运行情况,也会对外发布,供感兴趣的爱好者进行观测。仅此而已。
不过,媒体记者笔下一些文学修辞,有时也令专家们感受颇深。2008年12月1日,金星和木星“双星伴月”,很多新闻报道中将其形容为“浮现在夜空中的一张笑脸”,这些报道就让寇文特别赞赏:“你何必拘泥于这种天象几百年前发生过呢?现在它就在你的头顶上,大家一齐抬头看看,觉得挺美,赏心悦目,这不就挺好吗?”
在他看来,公众看天象,不妨就怀着这么一颗平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