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4万亿投资"账单"公布 新增中央投资4大来源 投向构成及进展 -京穗首例甲流患者出院/归国人员需监测 台湾增2例 全球超1.1万 -中国1.9万多乡镇进行机构改革 01年至今农村消费增速首超城市 -创业板IPO规则征求意见截止 市场仍存5大担忧 各界聚焦7大热点 -首款国产大飞机计划于2014年首飞 中国遭受网络攻击很严重 -多地区出现ED和JQ开头的假币 重大安全事故中领导干部犯罪上升 -2011年起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全文 株洲政府称不存在瞒报 -中央确定今年选聘2万名大学生村官 10月底前完成校舍安全排查 -限塑令实施1年效果显著:省160万吨石油 农贸市场仍是限塑难点 -外交部:反对台湾同任何国家官方往来 答问 郭金龙会见陈菊
首页>>科技动态
澳大利亚女学者预言:五百万年后男性群体将灭绝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资料图片

500万年后男人将灭绝?

澳女学者预言人类将迎来“女性社会”,因为男性基因在衰减

澳大利亚基因研究专家詹妮弗·格雷夫斯5月20日语出惊人,称人类将迎来女性社会,因为男性基因正在逐渐衰减,男性群体将最终灭绝。

不过目前人们还不必担忧,因为格雷夫斯表示这一变化将发生在500万年以后。

据英国媒体报道,格雷夫斯教授当天在给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学生做讲座时发表了这一见解。在这次名为“Y染色体的衰退和消亡以及男性未来”的讲座中,格雷夫斯主要探讨了Y染色体的消失现象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格雷夫斯说,男性基因组中必须有一个Y染色体,Y染色体上有一种SRY基因,能够促进睾丸发育以及促进决定男性特征的荷尔蒙的分泌。“3亿年前每个Y染色体上大约有1400个基因,而现在只剩下45个。按照这种衰减速度,500万年后Y染色体上就不再有任何基因了。Y染色体正在消亡,重要的问题是接下来将发生什么?”格雷夫斯说。

但是格雷夫斯表示,男性并不会完全消失,他们很可能会像某种啮齿类动物那样,即使没有了组成Y染色体的重要基因,他们仍然可以继续繁衍。格雷夫斯说:“人类不可能像蜥蜴那样变成单性繁殖的动物,因为几个重要的基因必须来自男性。但好消息是,某些啮齿类动物没有Y染色体和SRY基因。例如东欧的鼹鼠和日本的田鼠,它们虽然没有Y染色体和SRY基因,但是依然能够大量繁殖。这说明一定存在其他替代基因,我们想知道那是什么基因。”

她还表示,她的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一些可能会取代SRY基因的“候选基因”。“甚至在不同的种群中也有可能会产生基于不同基因的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决定性别的基因系统。它们将不能够进行混合繁殖,这样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人类,”格雷夫斯说。

格雷夫斯教授来自位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一位研究人类性染色体的专家。她关于决定性别的基因发展的研究为治疗性别错乱及其它与性别有关的疾病铺平了道路。

链接

最大精子库供不应求

全球最大的精子库丹麦克瑞奥斯公司生意非常火爆,尽管捐精者人数飙升,且公司还在世界各地新开设了几家分公司,但仍供不应求。

克瑞奥斯公司每年接受1.5万至2万次精子捐献,其中80%出口至60个国家的400多个诊所。尽管捐精者人数飙升,克瑞奥斯公司仍感到供不应求。该公司董事长奥利·休乌称,全球大约有10%到15%的夫妻无法生育,而且快要超过生育年龄的单身女性也想有个孩子。

休乌说:“我们帮助过一大批高学历的单身女性,这些人更想生孩子。她们把职业看得最重要,但在生育期结束前还想生个孩子。”

现年55岁的经济学家休乌于1987年在一间很小的地下办公室里创建了这家精子库,旨在帮助那些无法生育的夫妻。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癌症患者在化疗前保存精子。休乌称,自1991年至今,克瑞奥斯公司已帮助超过1.4万人成功受孕。

来源: 中国日报

相关文章:
美国研究:女性抽烟比男性“更容易伤肺”
男性时尚杂志公布2009年性感美女排行(组图)
AB制"蚕食"男性钱包 新时尚还需达成共识
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悄然变化 男性拥有女性温柔
心理学家支招 女性遇见心仪男性如何出击百战百胜
调查:六成网友认同中国父教缺失 男性压力大忙赚钱
五年后台湾女性人口将首度超过男性
全国女子冠军被鉴定为男性 将恢复男儿身(图)
08年最有异性缘男性职业榜公布:公务员居榜首
缠足竟是历史之谜 为女性较男性长寿的原因?
图片新闻:
国务院批复成都城乡综合改革方案 9方面先行先试
中国大豆产业面临危机:一边"豆满仓"一边"闹豆荒"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