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本无国界,每一次发现都意味人类向宇宙真相的进一步迈进。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人在经济、政治、文明等方面的进步,中国科学家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让我们的评选更加公正、客观、全面、权威,成为未来中国人在科学发现上经得起考验的“史记”篇章。
万象洞中的钟乳石为古气候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样本。
·降雨和朝代兴亡的关系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平中教授从一块石笋上发现,季风的减弱竟然与王朝的衰亡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08年11月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发现者说:
石笋如何能够反映出王朝的衰亡?原来,石笋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这些碳酸钙是洞穴外部的降水将石灰岩溶解后,一滴滴向下沉淀而形成的。在石笋里,氧的同位素存在于碳酸钙中。在季风区,降水量越多,氧的同位素就越偏负。因此,氧的同位素含量就告诉了科研人员当时洞穴外的大气降水情况。
因此我认为,季风变化与王朝的兴衰之间有着历史的必然联系。因为,我国的大部分降水与亚洲季风变化密切相关。如果季风增强,通过海洋带来的降水就会增多,气候就会温暖、湿润。如果季风减弱,气候就会干旱、寒冷。在亚洲季风强盛时,农作物丰收,人们就安居乐业;亚洲季风减弱时,农作物欠收,就容易发生起义。我制作了中国过去1810年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降雨量变化曲线,之后将它与历史朝代的更替进行对比,发现降水量大幅度减少的年代与朝代的衰亡年代一致。
张平中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环境变化的研究?
权威评点:
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的古生物气象学家杰拉尔德·豪格认为,这是他很长时间以来见过的最严谨的论文之一。这个最新的洞穴记录也表明了气候的潜在破坏性影响。
·敦煌莫高窟尼龙网防沙
中国科学家屈建军研究员和他的同事为了防治风沙对甘肃敦煌莫高窟珍稀历史文物的侵害,在莫高窟窟顶崖边设置了近5公里的尼龙防风栅栏,使进入莫高窟的沙量减少了六成。2008年11月份的《科学》刊文介绍了这一成果。
发现者说:
以前,科学家防沙多用草、树干、树枝等围成栅栏,以抵挡风沙。但这种方法对旅游胜地来说,影响了美观。我和同事将尼龙网围栏作为敦煌莫高窟的防沙栅栏。经过几年的观察和尝试我发现,它在应急性防沙上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尼龙网围栏的效果虽然很好,但只能作为应急项目。因为这些尼龙网防护栅栏附近,会形成新的人工沙堤,一旦积沙高出栅栏,流沙便会长驱直入,危及洞窟。为了避免产生新的风沙危害,彻底保护风沙区内文物及设施,我认为,最长远的防护方法应该是综合性的防沙,即找到风沙运动规律,通过植物、化学等不同的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护。
权威评点:
《科学》杂志的审稿人认为,尼龙网栅栏是比其他材料更优的一种防沙材料,不仅价格便宜,施工简单,而且在沙障被埋后容易移动重设,在阻止沙丘前移和防止过境风沙流方面具有优势。
屈建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主任
摄于一百多年前的历史照片:光绪皇帝(中)
·光绪死于砒霜
30年之前,历史学界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相信光绪是被毒害致死的。直到最近,王珂和他的同事利用中子活化分析等一系列现代技术手段分析研究之后,光绪的死因才得以真相大白。
发现者说:
我对光绪皇帝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进行反复的检验和缜密分析后推测,光绪头发上的大量砷元素,有可能来自光绪腐败的尸体。之后,我研究事先取出的光绪衣物样品的时候,在其胃区、系带和领肩处发现砷含量都高于其它部位的,里层衣物的砷含量大大高于外层的。从衣物掉落下来的残渣的分析数据上看,其砷含量也极高。这说明,大量的砷的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尸体的胃腹内,并在尸体腐败过程中,由里向外侵蚀衣物。
最后确认,砷确实来源于光绪腐败的尸体。通过分析砷的形态,我判定,光绪摄入的砷化物就是砒霜。我希望类似的研究以后能够帮助历史学家破解更多的历史谜案。
权威评点: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表示,光绪死于砒霜的结论是用现代科学手段论证了一种学术观点,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侦查思维解决历史问题的成功尝试,是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并肩合作的范例。“光绪之死”这一历史名案终于尘埃落定。
王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研究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