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号”航天员正式确定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航天员出舱示意图
人长大了,要走出摇篮;人类成熟了,要走出地球。
早在古代,希腊神话里就有插着蜡翅膀飞向太阳的伊卡洛斯少年,中国神话里有逐日的夸父和奔月的嫦娥。自此,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从未停止过。
从40多年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的那一刻起,人类迄今已进行100多次太空行走。
中国的神舟七号飞船正在等待最后的发射。这一次将有1名宇航员走出飞船,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中国对太空的拓边,不始于此,但中国人在人类开拓的太空边疆上行走,这是第一次。无论是技术攻关、产品研制、宇航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神七”即将发射之际,本刊讲述人类太空行走的故事,讲述“神七”围绕太空行走而做的特殊设计,为读者提供一个观看“神七”的指南。
科幻小说家保罗·莱文森曾说:“进入太空最重要的理由,是要进一步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进一步了解人的生命在宇宙中的意义——凡是晚上抬头望过星空的人,都对这个世界提出这样的问题。”
比天空宽广的是心灵。对太空的拓荒,最终是对心灵的拓荒。
中国太空“第一步”
相对于之前的“神六”,“神七”将实现太空行走,最大的挑战是提供可靠的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
9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七号飞船端坐在70米高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上,沿着一条1500米长的无缝铁轨,经过1小时零5分的垂直移动,顺利转运至发射架下,等待最后的发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早前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届时,将有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其中一人将走出飞船,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一位知情的航天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要进行出舱活动,神舟七号的技术难度和风险性要比此前的飞行大很多,无论是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黄春平透露,发射首选时间定于9月25日晚9点10分。太空行走预计在2 6日或27日的下午或晚上进行,随后飞船将于28日返回地面。
没有路的行走
航天员将在神舟七号附近进行40分钟的太空行走,“一手拉着舱外的扶手,一手进行操作”
《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太空虽然浩瀚美丽,但不具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到处潜伏着致命的危险。这些危险包括高真空、缺氧、极度的温差变化、可怕的宇宙辐射和随时光顾的微流星以及空间垃圾。
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球时,返回舱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压力阀门被震开,空气迅速漏光。舱内三名航天员暴露在真空中,急性缺氧,液体沸腾(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下降,真空可导致液体迅速沸腾、汽化),在几十秒内停止了呼吸。
为了确保首次太空行走的成功,中国不仅做了精心准备,而且将发射时间推迟了将近一年。
2005年神舟六号成功完成载人飞行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曾对外界宣布,“2007年我们要实现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此后不久,当时的国防科工委(现国防科工局)主任张云川在向决策层汇报进展时表示,从技术方面考虑,2007年11月就可具备发射飞行的条件。但国务院高层批示,“不抢时间,各方面的工作要做细做好”。发射时间因此推迟至次年三四月间。
“到了2008年4月,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再次推迟半年。”一位知情人说。
尽管做了周密的准备,但并不意味着到时的太空行走会变得轻松。
太空中没有路。庞之浩说,航天员移动身体更多的是靠手,而不是脚。因此,把出舱活动称为“太空行走”或“太空漫步”并不准确。
在太空中活动也不像看上去那样轻松自如。有一次,美国航天员戈登,打算走出“双子星座”飞船,将一根绳索系在飞船顶端。由于没有手脚固定装置,戈登半天也没完成任务。最后,他不得不“骑”在飞船上,用腿来固定身体,被舱内的指令长戏称为“骑飞船的牛仔”。
戈登后来回忆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我在地面进行过多次训练,最多30秒就能完成,但在太空行走中竟然花了30分钟。我知道太空作业比地面要困难得多,但没想到会如此困难。”
“这是因为在太空行走没有着力点,体力消耗很大,而且没有任何办法减少这种体力消耗。”庞之浩说。
据悉,航天员将在神舟七号附近进行40分钟的太空行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出舱后,航天员将“一手拉着舱外的扶手,一手进行操作”,取回事先放在舱外的科学实验装置。届时,飞船还将释放一颗小卫星,同步传回航天员在舱外活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