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中国航天发射场资料
图片说明:中国“神舟”飞船发射资料
“为载人探月铺路的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研制完成,正整装待发。”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独家专访时兴奋地说:“有望在今年内飞向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
这还只是中国整个探月工程的一个序曲。“在资金到位、项目按时启动等理想条件下,中国完全有能力在15年内将载人航天器送往月球。”同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原总指挥、中国载人火箭计划顾问组组长黄春平对《国际先驱导报》乐观地说。
按照计划,明年神舟七号飞船将发射升空。“届时将搭载3个航天员升空,并将进行走出太空舱的太空漫步活动。”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对香港媒体透露说,“‘神七’的升空不仅意味着航天员将首次走出航天舱,它还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和‘神九’一起实现两个飞行器的交汇对接,从而建立一个适度规模的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并以此为基地对地球进行观测。”
令人振奋的消息还不止于此。3月1日,中国科学院推出了《2007高技术发展报告》。探月计划总工程师叶培建撰文说,未来30年内,中国有望探测火星、金星。火星探测的大幕也将在两年后正式拉开。届时,中国将和俄罗斯进行联合火星探测。
从2007年的“嫦娥奔月”、2008年的“神七”升空、再到2009年的中俄火星联合探测,“中国太空探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往前发展。”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梁新刚对《国际先驱导报》说。
“嫦娥一号”:1万余人参与
据了解,“嫦娥一号”预定实现四项科学目标,按照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的说法,分别是:绘制完整的三维月球地图,进行月表化学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分布探测,进行月壤探测,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中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接下来“嫦娥工程二期”就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光明日报》3月1日报道称,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
在此之后,中国将进行的就是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行动,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这个软着陆器不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
看上去,中国绕月探测计划进展一帆风顺,这背后却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力和财力的付出。栾恩杰对《国际先驱导报》透露说,“大约有1万余人参与这项工程。中国一切从零开始,通过三年时间,依靠自己力量研制出了‘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和整个系统配套工程。这个研制速度与其他国家相比已非常快。”
至于资金,“嫦娥一号”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去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能够明确说的是第一期绕月探测,国家批的13.6亿人民币。”虽然金额如此之高,但欧阳自远觉得还是值得,“不仅占GDP的比率并不高。从政治上来说,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有重大意义。此外,更重要的还是对科技的发展将发挥积极的重大作用,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宣传。”
此外,为以后解决地球能源来源作准备,也是中国启动绕月探测工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叶培建在接受采访时说,“月球上已知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5种是地球上没有的。以后的能源发展主要靠太阳能和核聚变能量。如果把月球上的氦3开发出来,最保守估计都可以给地球提供500年的电力供应。”
“神七”升空:加紧研制“宇航服”
如果说火星探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的话,和“嫦娥一号”一样,“神七”的发射则万事俱备,只欠“宇航服”了。据了解,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能够进行太空漫步的“宇航服”。
因为航天员要出舱,所以跟“神六”相比,技术难度要大很多。气闸舱和宇航服是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没这两个出不了舱。”梁新刚进一步解释说,跟前者相比,后者更为关键。“由于太空处于真空装态,出舱后要求宇航服有很高的热控制和环境控制能力,而且还必须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保证不泄露。”
据悉,在“神七”之后,“神八、神九、神十”等更多的飞船发射任务也正在计划之中,今后航天飞船可能发射频率会很快。
当探究月球奥秘的“嫦娥计划”以及“神舟飞船系列计划”已为公众耳熟能详时,去年8月,中国另一项太空探测计划“夸父计划”在经过两年沉默期后,也终于浮出水面。根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肖佐当时接受《科学时报》透露的消息,“夸父计划”已经进入综合论证阶段,预计在2012年实施。“夸父计划”由三颗卫星组成,主要用来监测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影响。
火星探测:多跟国外合作
按照由近及远的太空探测惯例,月球探测之后的下一步计划将是火星。“火星是一个最有可能存在生命活动的天体,火星也许是两三百年以后地球移民的一个主要对象,而绝对不是月球。”欧阳自远说。
“最先要做的是寻找火星存在水的直接证据,以探寻火星上是否真正存在生命。”按照他的设想,在我国第二次探月之后,向火星发射火星车,以实现火星软着陆,但实施这一计划最早要到2010年以后。
不过,对于火星的探测来讲,一切还似乎停留在构想阶段,由于火星与地球的遥远距离,需要建设的体系比探月要庞大得多。
“登上火星至少半年。升空、通讯都是问题。距离能不能达到那么远,信号能不能保障,数据怎么传回来,软着落技术怎么解决。”梁新刚对《国际先驱导报》说,这些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跟国外合作,以便借鉴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据了解,除了中俄展开火星探测合作外,欧洲也可能邀请中国加入2030年实施的“曙光”超大规模星际探索计划,其中包括载人探测火星。
运载火箭:15年赶上美俄
无论是“嫦娥奔月”、火星探测,还是“神七”升空,其实都离不开一个重要工具的帮助——火箭。承担“嫦娥一号”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目前还处于质量的调试过程中。”栾恩杰说。
而“神七”将于2008年搭乘“长征二号F”型火箭升空。“火箭是上天的梯子,载人太空计划的成功首先取决于火箭技术的进步。”黄春平对《国际先驱导报》强调。
没有推力充足的火箭,也成了影响我们宇航员登月的最大困难。栾恩杰透露说,登月需要3000吨至4000吨推力的火箭,而我们现在最高的只有600多吨。他建议中国应尽快就特大运载火箭项目立项。
一个好消息是,中国将在未来7至8年内研制出用于发射空间站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黄春平说,“‘长征五号’将使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9吨提高到25吨,是技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虽然中国与美俄火箭技术仍存15年差距,但通过努力,中国完全可以用少于15年的时间赶上美俄。”对于未来,黄春平充满自信。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置于重要地位。可以预见的是,太空探测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轴。
多国为何抢着登月
除了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之外,月球还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
“探月”的大家庭又有新成员加入了。
德国《金融时报》2月28日报道,根据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计划,将于2012年发射一枚无人探测器,4年内完成对月球的全方位测绘,预计耗资3亿到4亿欧元。
在此之前,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乌克兰、奥地利、中国等都宣布了各自的探月计划。按照《联合国月球条约》“谁有能力谁先占”的原则,一场月球争夺大战的发生在所难免。月球这块大蛋糕究竟有什么好吃呢?
在纪念美国人登月35周年时,耐克公司专门发表文章,说现在畅销世界的气垫运动鞋得益于公司当年为美国宇航局研制登月靴积累的技术。其实像耐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以“阿波罗登月计划”为例。虽然当时耗资200多亿美元,但是由这项太空科研计划产生了3000多项大专利,这些技术转为民用后,带动了民用技术的快速升级,最后大约每投入1美元就有4至5美元的回报。“阿波罗”从月球采回的381.7公斤样品,更是无价之宝。
“美国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力量都是在‘阿波罗计划’所建立的良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嫦娥一号”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
欧阳自远认为,将高新科技应用于民用,是美国以科技带动经济增长的法宝。另一位中国空间研究专家潘厚任先生也认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未来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在世界各国都备受青睐的信息产业尤其离不开太空产业。即使在全球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太空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仍达9%,其中增长最高的导航定位产业甚至达到34%。
更重要的是,航天事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力水平和科技实力,在政治角逐中也最具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