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揭晓的国家科技奖迎来“满堂彩”,四个最重要奖项皆“名花有主”。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为我们评点今年科学技术奖的新特点。
总体水平上升
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
反映国家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无论从获奖项目的总数还是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项目或者在科学理论、技术原理方面,或者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方面有明显的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应用技术成果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对推动国民经济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潜心研究结硕果
长期积累突破核心技术
获奖项目绝大多数都是长期研究的结果,其中75%以上的项目经过5年以上的科研攻关,37%以上的项目经过15年以上的长期研究和积累。不少项目在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都有重要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系统性、完整性。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地面机械脱附减阻仿生技术”,在工程科学领域中融入生物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工程仿生学研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生脱附减阻技术与产品。“中国人研究蚯蚓和蜣螂”的发明成果让国外同行大为敬佩。
以国家需求为导向
解决发展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是世界上首座具有固有安全性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其关键技术可以直接用于商用堆的设计和建造。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已列为我国2020年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16项重大专项之一。“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大气田的发现”,累计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2510.7亿立方米,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西北地区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技术研究及应用”、“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及化学污染物检测关键技术与试剂盒产业化”、“重大外来侵入性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等项目,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占了获奖项目一半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了
今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中,有54.8%的项目由企业独立或参与完成,第一完成单位为企业的项目占24.29%。在面向市场的技术开发类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77.88%。与此同时,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项目大量出现。在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完成的项目占32.2%。这说明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和环境在不断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在稳步向前推进。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今年非公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整个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20%以上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小型民营科技型企业逐步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鼓励民众投入自主创新
评奖导向性得到加强
本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工作进一步扩大了科普工作的奖励范围,共有6项科普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设立了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在保证国家科技奖励条件标准和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工人、农民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激励和引导不同层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共有3项工人、农民完成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评审机制在完善
权威性公正性更高了
通过规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材料,强调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及单篇论文的引用和评价,防止成果拼凑和盲目追求论文数量;加强对推荐材料的形式审查,防止急于报奖的急功近利行为;加强对国家科技奖励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审查,防止完成人搭车现象的发生。通过设置网络评审组,适当缩小网络评审的学科专业跨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同行评审专家的数量。在初评中取消主审员,避免了过去少数几名主审专家主导评审结果的局面,提高了专家评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2006年度共聘请了90位海外同行专家参加网络评审,回复评审意见125份。海外专家参与评审,对于提高国家科技奖励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记者杨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