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支持下,我国科技人员经过十多年努力,不仅成功攻克了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瓶颈”——实现了版材的国产化,而且供多家报社及商业印刷单位大规模成功试用。这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几家跨国公司的垄断,已成功掌握具有自主产权的下一代印刷技术。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印刷领域继激光照排之后迎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就是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omputerToPlate,简称CTP技术)。和传统制版技术比,计算机直接制版由于省去“激光照排”这一中间环节,使制版时间从传统技术的约50分钟缩短到2分钟,实现了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低污染的信息传输和印前全过程数字化。
近年来,这一技术发展迅速,在发达国家大量用于商业和报业印刷,但是在国内的推广程度远低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瓶颈”在于CTP版材被几家跨国公司控制,价格昂贵,需要进口。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在国内率先进行了银盐扩散型CTP版材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先后建立了银盐CTP版材中试涂布实验线及配套药液的放量设备,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获得5项发明专利的授权。
2005年,研究所更是和一家报社联合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产权的CTP银盐材料生产线,按设计规模生产出了完全可以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的CTP版材及配套的加工药液,成像精度比一般激光照排的精度提高1倍左右。记者在实验室看到,一张张彩色报纸摆放在桌上,印刷精美,琳琅满目……
“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国外相当,而成本要低于国外,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萍研究员说,研究所将加快技术推广和产业化步伐,促进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提升印刷业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