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我国科技投入长期不足 科研项目莫成圈钱工具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4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我国科技投入长期不足,这是制约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然而有限的钱并没有全部用在刀刃上,在不少项目中,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比例仅在40%左右。科研项目成了一些科研人员“圈钱”的工具,在“科研成果”的幌子下,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流失了。

上海某科技公司在科研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再次引发人们对科研经费分配、管理、使用机制的反思。一些科研人员以课题为幌子,发科研经费的财,已不再是个案,而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一位大学教授最近透露,有的科研项目经费到位以后,项目主持人就可以从中提成20%,有的甚至达到40%。“有的科研提成连发票都不要,就拿到自己老婆口袋里了。”

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此风由来已久。据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比例仅在40%左右。对研究所和科研人员而言,项目越多,经费越多,个人收入越高,至于项目研究的成果并不重要,实在不行还可以接着申请经费。而单位科研经费的多少,也成了考核领导的政绩之一。

国家审计署不久前公布的审计公告可谓触目惊心:2004年度的审计发现,科研系统2个部门和45个科研单位转移、挤占、挪用科研经费6.69亿元,另外还有13个单位把3.27亿元的科研经费违规出借、对外投资甚至投入股市。

我国科技投入长期不足,这也是制约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然而有限的钱并没有全部用在刀刃上,却成了有些科研人员“圈钱”的手段。有科研人员反映,只要跟着项目,吃喝拉撒,甚至给孩子买支铅笔都能在课题组报销。

科研经费令人痛心地流失着!一方面,这与我国科研经费的分配机制不完善有关,相关主管部门及其主管人员拥有太大的资源分配权和项目审批权,容易造成决策不当、资源浪费乃至腐败滋生。而一些科研单位将人员收入与科研经费挂钩,诱使很多科研人员拼命去争项目、争经费。

另一方面,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严重缺位。经费下拨后如何使用,一般由项目主持人一人说了算,致使部分资金 “拐了弯”,装进个人腰包。至于科研成果,或是凑几篇论文对付过去,或是请几个权威专家开个成果鉴定会,只要“表示”到位,评审专家一般都会给开“通行证”。这样,一些科研人员就在“科研成果”的幌子下面,轻易套取瓜分了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

杜绝科研经费浪费,提高使用效益,应该标本兼治:科研项目立项和经费投入要纳入公共监督之下,建立规范的评审机制和程序,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方法。同时,应该抓紧建立科研经费的追踪督查机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家评估,并开展财务审计监督,防止经费的不当支出和使用。 (王海鹰 王娅妮 )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