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中国科考队成功考察“度夏”南极 考察成果丰富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2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网2月20日电 当地时间19日上午6时(北京时间19日上午9时),中国南极格罗夫山考察队11名队员顺利回到中山站。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兼副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说,格罗夫山考察队的顺利归来意味着本次南极考察度夏任务基本完成。

据人民日报报道,南极的季节与祖国相反,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中旬,第二十二次南极考察队度夏考察队员们在南极度过了夏天,而越冬队员们将从2月15日起到11月份,进行越冬考察。杨惠根说,大部分工作按计划完成,有些是超计划完成,无一事故发生,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此次考察任务。

格罗夫山考察成果丰富

收集到陨石5354块,1∶5万地形图已完成填图

格罗夫山地区由60多座未被冰雪覆盖的冰原岛峰组成,被誉为南极大陆最壮美的地区,距中山站约460公里。杨惠根介绍称,格罗夫山地区气候比较恶劣,队员们常在零下24、25摄氏度的温度下工作;该区域属于危险地带,常有冰裂隙“埋伏”脚下,威胁考察队员们的安全。特别是山区风非常大,常会出现“白化天气”,队员们眼前常是白茫茫一片,连前面雪地车的车辙都难以看清。

在为期58天的考察中,11名赴格罗夫山的考察队员共收集陨石5354块,超过前3次考察收集陨石数量的总和;对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地质考察,为今后顺利完成普里兹湾一带1∶50万地质图的编制奠定了基础;收集了大量反映冰盖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安装了11个永久性卫星地面角反射器,它们将为研究冰流运动速度及冰貌动态变化过程等提供精确数据。

据介绍,这次考察采集的陨石首次突破了5000块。“在平时,一年也捡不到这么多。”目前中国的陨石总数虽然还没能超过日本、美国,但“应该很快就能赶上美国”。在此次采集的陨石中,还确定采集到了月球的陨石,这在宇宙学研究上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另外,格罗夫山地区1∶5万的地形图已完成填图,“这是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一项研究”。

各项任务完成顺利

创三次过西风带作业纪录,完成400多万平方海里的南印度洋浮游生物调查

除了重点对格罗夫山进行综合考察外,第二十二次南极考察任务还包括了南大洋混合调查、地质考察、地质测绘研究等各项考察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南大洋调查取得了3次过西风带作业的纪录。西风带区域常有气旋,经常面对狂风恶浪和前后气旋的“夹击”,一般考察队都不敢过西风带调查作业。而这次南极考察队的南大洋考察中,不仅3次经过西风带,而且3次的线路都有所不同,大大扩展了调查区域。

此外,考察完成面积达400多万平方海里的南印度洋浮游生物调查,这是中国南极考察史上第一次在这个地区进行如此大范围的海洋生物调查。

在中山站、长城站,对企鹅粪的调查工作也有成果……

考察队员状态良好

本月26日正式离开南极,预计3月28日左右回到上海

据杨惠根介绍,满载而归的考察队员们目前状态非常好。按计划,队员们将在站上短暂休整,并做好物品的整理工作。而在近几天里,考察队员们就开始陆续撤离中山站,26日将正式离开南极。他们经过西风带沿途,可能还会再做一次大洋调查。而数据整理工作也将同时在途中开始进行。

预计3月28日,第二十二次南极考察队员们将回到上海。

来源: 中新网

相关文章:
我国将建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南极山峰拟冠中国名
中国将在南极建野外科学观测站 将着手制定计划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