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2005年度中国极地考察报告》,这是中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活动20多年以来,首次发布此类报告。
《报告》全面反映了2005年度中国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极地考察后勤保障、极地科学研究主要进展和成果等情况。
根据《报告》记录,2005年1月9日22时15分(北京时间),中国南极考察内陆冰盖考察队成功登顶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冰穹A地区,并于1月18日3时15分(北京时间)确定了冰穹A最高点位置的高程为4093米。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极地考察舞台上,中国人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勇于开拓崭新的领域,首先开展了对‘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冲击并一举取得成功,实现了人类在南极的又一个梦想。”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说。
《报告》显示,2005年3月24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上海,此次考察历时151天,航程26500海里。同年11月18日,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离开上海,前往南极中山站进行科考活动,并将于2006年2月底前离开中山站途经澳大利亚返回上海。
由于是中国首次发布的极地考察报告,《2005年度中国极地考察报告》还对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极地考察事业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根据《报告》,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成为南极条约组织成员国,并相继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南极局长理事会等最有影响的南极事务国际组织成员国。1997年,中国成为北极科学委员会成员,赢得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报告》指出,20多年来,中国的极地考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三站一船”的南、北极科学考察体系,即:1985年2月建立的南极长城站,1989年2月建立的南极中山站,2004年7月建立的北极黄河站,以及自1994年起开始承担南、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报告》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组织了22次南极科学考察、2次以“雪龙”号船为搭载平台的北极科学考察、2批次北极黄河站考察,至今全国已有3000多人次的考察队员亲临南、北极进行现场考察。
“目前我们正在为建立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做可行性调研工作。”孙志辉说。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在世界极地考察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其他主要极地考察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迎头赶上。”他说。
孙志辉透露,中国今后将每年出版极地考察报告。(记者李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