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封面是青山衬托之下的一片金灿灿的中国水稻梯田,杂志内巨幅彩页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河姆渡出土的7000多年前的水稻种子,以及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题字的中文谚语“民以食为天”。
4月4日专程来京发布这一消息的《科学》杂志主编鲁宾斯坦说,中国科学家的工作“给《科学》杂志大添了光彩”,“中国人民有理由为他们自己的科学家感到由衷的骄傲”。
这期《科学》杂志以多达14页的篇幅,隆重推出了由中国12个科研单位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科学专论《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图》。专论的面世,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对水稻有了全基因组层次的了解,水稻基因组的总体特点已经清晰。
水稻是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在本期《科学》杂志专门配发的社论和一组特邀科学家评论文章中均称:水稻基因组框架图的论文是这一领域里“具有最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工作”,对“新世纪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具有全球性的影响”,“永远改变了我们对植物学的研究”,并纷纷祝贺论文作者“对科学与人类的里程碑性的贡献”。其中一篇报道还专门介绍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称赞该中心以法拉利跑车般的速度,短期内就能跻身全球基因测序的前列。
一个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蕴藏着这一生物的起源、进化、发育、生理以及与所有遗传性状有关的重要信息。所有这些关乎生物“生老病死的秘密”,都写在由4种碱基( A、 T、 C、 G)组成的基因组 D NA那条长长的双链上。因此,2000年人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的完成被誉为“解析生命的天书”、人类自然科学史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由中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水稻(籼稻)基因工作框架图,是继人类基因组之后完成测定的最大的基因组,也是迄今测定的最大植物基因组。“水稻(籼稻)序列工作框架图”计划,由中国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于2000年5月11日完成人类基因组“北京区域”工作框架图的当天宣布启动(详见本报2000年5月12日5版报道),其大规模测序工作于2001年7月1日正式开始。和国际上其他几大水稻基因组计划不同的是,我国科学家的测序材料是袁隆平院士提供的超级杂交水稻。
在水稻基因组序列中,蕴藏着与水稻的高产优质、美味香色、以及与生长期和其他生长特征、抗病抗虫、耐旱耐涝、抗倒伏等性状相关的遗传信息。解析水稻基因组序列,是改进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此次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论文所报道的工作框架图序列,基本覆盖了水稻的整个基因组、92%以上的水稻基因。尽管下一步各国科学家还需进行水稻基因组序列“完成图”的工作,补充一些“细节”,但中国科学家的这一专论仍然标志了人类首次对水稻有了全基因组层次的了解。
《中国青年报》 2002年4月0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