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天津市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刘允秀(李若/摄影)
青海玉树地震震源深度在33公里,属于浅源性地震,因此其破环力相当大,对地面的破坏会非常严重。为什么在地震之前没有预报?刘允秀认为,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还没有攻破,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包括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都非常强大的国家,都没有突破地震预报关,中国也是一样。
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需要人类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要经历痛苦的磨炼,甚至牺牲几代人的利益。做地震预报研究的工作人员不容易做出重大成果,但是每天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而且还承担一些社会的不理解。地震预报要经历很长的过程,但是人类能放弃地震研究吗?不能放弃!”刘允秀说。
在谈到如何解决地震预报与现实问题的矛盾时,刘允秀表示,这只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解决。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通过各方面工作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不能把命运都拴在一个不可靠的问题上。
刘允秀认为,防震减灾工作是全方位开展的,首先,建筑抗震能力要过关,如果建筑不牢固,就算地震预报成功了,房子因为质量问题同样会倒塌,经济和社会影响一点也不降低。
第二,国民教育。要通过防震减灾的知识教育,让群众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学会自救、互救的本领。
第三,救援。对未来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有可能预报不出来,人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国家的救援队伍的建设近几年有显著的加强,抗震救灾一系列的准备措施每天都在进行。包括物资储备、应急指挥、救援队伍、避难场所、物资供应等工作都有相应预案,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政府能够快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灾。总之,通过各方面工作的加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