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一对夫妇的教育账本——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一年省下400多元,不过需要打破‘边免边收’的怪圈”
【百姓故事】2005年9月,6岁的延安琪踏入了山东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小学的校门。
延安琪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工薪族。父亲延成金是中学教师,母亲王海荣是镇政府的普通工作人员,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3600元左右。
“一年的学杂费、书本费、作业本费加起来400多元,另外还有校服、学习用品、教辅资料、课外书等费用,杂七杂八的也得有个1800元左右。”王海荣对当初的花销依然记忆清晰。
2008年9月起,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惠及全国2.59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00余万名学生。
“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400多元钱可能并不是多大负担。”王海荣说,“农村孩子和困难家庭的孩子就不一样了,这些钱可能直接影响到他能不能继续读书,甚至是以后的命运。”
不过,王海荣觉得,政府虽然连年加大教育投入,但对于很多城市家庭来说,“好处”并没有很明显地显现出来。“产生了名目繁多的‘费’——择校费、补习费等等,出现了‘边免边收’的怪现象。”
【代表点评】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近几年,政府部门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然也应看到,目前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像王海荣提到的烦恼,在城市家庭中并不鲜见。而对于广大农村家庭而言,更需要解决的是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参加高考的办法,切实推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