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重基建差后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有迹象显示多国救援队伍已经纷纷投入了救援活动中,但在这座几被摧毁的城市中,仍有太多的地区需要救援人员和专业设备。
海地首都太子港几被强震摧毁,运输船队难以接近港口。海地的最主要机场杜桑·卢维图尔机场14日经过维修后虽然已经开放,但不断飞抵的救援人员与物资使得机场不堪重负。因为机场机位和燃油均已不足,机场不得不暂停非救援飞机的降落。海地的另一个主要机场海地角机场则继续关闭。
机场塔台的电力中断,也意味着救援飞机只能在无线电协助下采用目视降落。同时,燃料补给及货物装卸设备该如何取得,仍是悬而未解的难题。
因为害怕靠近震后建筑,大量海地民众聚集在公路上,降低了运送食物和其它重要救援物资的车队的行进速度。
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室发言人贝尔斯说:“这是后勤作业的重大挑战。”
中国救援队投入工作尚未发现可能被埋者
中国国际救援队历经近18个小时的旅程,于当地时间14日凌晨2时许抵达太子港机场。与救援人员同机抵达的还有救援设备、物资20余吨和3条救援犬。
抵达海地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联合国统一协调下开展救援行动,同时部分搜救队员从机场直接奔赴灾区展开救援工作。
据公安部应急小组通报,截至北京时间14日4时许,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50余人在刘建宏队长指挥下,全力开展坍塌现场的抢险搜救工作,目前,尚未发现中国可能被埋人员。
经过紧张抢修,由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区通往救援现场的道路已可勉强通行,防暴队派出一辆装甲车、三台越野车、一台中巴车赶往现场。
据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了大量先进设备,包括声学、光学、红外等设备,此外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后勤保障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以保障在15天的高强度劳动中保持效率。
此次赴海地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由地震专家、工兵分队、医疗分队等组成,队员以多次参加地震救援的老队员为主。其中医疗分队已经参加过14次国际救援活动。汶川地震中国际救援也使得中国国际救援队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
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六次外出执行任务,2001年以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地执行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