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贫二代’,生活靠自己”
又是一次烈日下的调研。8月27日上午,室外温度达35度。顾若君和同伴拿着50份问卷,从新街口的青石街开始,一路来到夫子庙,展开了“贫二代”生存状况的调查。
发出的50份问卷当中,有效回收了38份。被访者月收入几乎都在1500元以下,有的是饭店的厨师,有的是街面小店的收银员,有的则刚刚很茫然地踏入这个新的城市,正在寻找着谋生的机会……他们对待问卷上的问题都很认真,读到问卷上印着的“贫二代”18条标准时,往往会心一笑。
令调查者感到意外的是,“贫二代”——这个并不太中性的名词,并没有让接受调查的人生气,他们完全接受这样的人生定位,并不忌讳自己面临的现实状况。一个小吃店的服务员在被问到自己年龄的时候,稍稍红了一下脸,但被问及父母的职业时,却很坦然地回答:“他们都是农民。”
父辈的贫穷让他们失去了很多生活中的机会,但被调查的这些人中,却没有一个人对他们发出抱怨。所以,当他们看到“18条标准”中的第1条:“在各种‘拼爹’(注:比拼老爹,指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游戏中失败”时,都会笑一笑,但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这是最符合自己心声的。
“不能埋怨老爸,生活还是要靠自己。”一个姓张的小伙子在接受调查时,这么回答为何不选第1条的理由。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但梦想仍在
“如果读过《红楼梦》,最受触动的应该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这是18条标准中的第7条。在38份回收的问卷中,有11个人选择了这一条,认为这条描述最符合自己的心声。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看过《红楼梦》。
“就觉得这句话好。”小张实在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和分析自己的心理,为何选择了第7条。21岁的小张是福建沙县人,在南京的一家沙县小吃店打工。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最纯正的沙县小吃,招待客人。
“年轻的时候都会有梦想吧。”小张说,他上初中的时候,就曾梦想过挣好多好多的钱,当时在他的想法中,挣钱是多么简单的事。后来,由于自己成绩不好,中学毕业后就不再上学,而是跟着家人四处去打工。年纪轻轻的他已经去过中国许多大的城市:深圳、北京、广州、上海……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练,小张现实了许多,也多出了几分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就这么干下去吧。”小张说,“要说梦想,那就是自己开一家沙县小吃店。”小张笑了笑,“这个梦应该还是切合实际的。”
小陈也选择了第7条,认为这条的描述是最符合自己心声的。小陈在一家饭店做服务员。上午刚刚9点,小陈就已经在饭店上班了,忙着擦桌子,拖地。她要一直忙到夜里9点,而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
小陈是安徽人,高中毕业。当问卷发到她手里的时候,她稍稍迟疑了一下,用眼睛悄悄瞄了旁边的老板娘一眼。看到老板娘没有否定的意思,她才把拖把倚靠在自己身上,阅读起问卷来。
“我原本可以念到大学的。”在填到学历时,小陈稍稍在高中和大学之间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高中。“我的成绩很好。”小陈说,但由于家里经济的原因,她选择了放弃。
“不然我现在该大学毕业啦!”小陈说话的时候,眼睛亮了一下,但一下子又黯淡下来,“其实大学毕业了也没啥用。”小陈像是在自我安慰,“现在连大学生工作都不好找,我却还有1000多块的工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