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
夜,一片漆黑,山头,被照得通亮。从山上不时有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驶下来,明显感觉速度格外的快,它们在夜间飞奔,为生命跟时间赛跑。
25万立方米山石下抢生命
峨眉山市副市长张一力在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次山体垮塌的总量约25万立方米,方量太大,救援工作还需要一定时间。
当晚10时52分,本报记者徒步前往事故第一现场,目击救援情况。
全力救援24小时不间断
昨晚7时40分许,在乐都镇政府,峨眉山市召开了事发后首场新闻发布会。到昨日晚些时候,到现场参与抢险救援的大型机械设备已达100余台,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达到1000人。进入夜间后,电力部门提供了现场照明,抢险救援工作丝毫未停。峨眉山市副市长张一力说,只要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在确保抢险救援安全的同时,抓紧一分一秒24小时不间断抢救生命。
4米宽路重型机械难进
同时,省、市专家在事发后也赶往现场支援,并迅速制定了抢险救援方案。据安监局执法大队长袁大春介绍,现场塌方量超过25万方,但通往现场的只有一条宽约4米的通道,导致重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场抢险。为此,除保障现有通道畅通外,还要在现有通道的左侧,重新辟出一条更宽的通道。
据现场人员介绍,这些机械主要进行的是将作业面拓宽,以便于今天白天60辆挖掘机同时作业抢险。
通道拓宽后,解放军驻乐山某部将出动工兵营,使用重型机械设备进场抢险。除打通道路外,还需要寻找一处地点,用于堆放垮塌的山体。此外,垮塌的
山体中有许多巨石,对其进行爆破也是一大难题。而在抢险救援的同时,也需要防止各种次生灾害发生。为此,张一力表示,抢险救援还需要一段时间。
部队待命天亮上山抢险
当晚,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本报记者与救援部队一起上山。这支部队是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先期抵达的是由近20名官兵组成的先遣队。
晚10时12分,救援部队到了出事山脚下,一直在待命。晚10时30分,部队杨副师长从山上下来。他带来命令,先遣队继续原地待命,等道路拓宽后,部队明天清晨5点上山救援。上山后,他们有两项任务,爆破和开辟救援通道,争取尽快到达被埋人员地点。
部队休息处,离事发地有20分钟的车程,若要步行,则需要1个多小时。
被埋人员位置初步探明
当晚10时52分,本报记者再次徒步前往事故第一现场,一路上,记者看到许多重型挖掘设备以及武警、消防的车辆,正在不断地往山上赶,但是由于路况所限,车辆行驶较为困难。在一处回头弯路处,前方一辆皮卡车,在上坡时几次熄火。
当晚11时37分,本报记者再次到达事发现场。眼前,满山灯火通明,装载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
据乐山市安监局副局长费天祥介绍,乐山市已经调集了全市最好的救援力量,投入到抢救当中,目前已经初步探明人员被埋的位置,要连夜组织施救。
【家属】
炒好回锅肉等丈夫回家
出事现场不远,是采石场的办公区。条件最好的矿部办公室,提供给了被掩埋者的家属。
昨天下午5时许,阴霾的天空下起了雨。矿部办公室里,不断有家属离去。“怕雨下大了、天黑了不好下山。”一位家属离去时说,就算留在这里也帮不上忙,况且现场救援行动已经全面展开,只能回家等消息。
“我要炒好回锅肉等他回家”
虽然有妹妹和嫂嫂安慰,乐山市临江镇的陈阳秀依然哭个不停。被埋的14人中,陈阳秀的丈
夫、46岁的黄银明也在其中。
陈阳秀说,一家人都在务农,丈夫是全家最大的经济来源。每天早上天不亮,丈夫便开着车子出门,要到晚上7点以后才回家。“这么多年,他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作为妻子,陈阳秀很体恤丈夫,总是在他回家后,给他端上可口的饭菜。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所以黄明亮对吃也没有讲究,最喜欢吃的就是回锅肉,“不管救援的结果如何,我都要回家炒好回锅肉等他。”
“再过五天,就是他的生日”
陈阳秀的旁边,一名年轻女子眼含热泪,却一直显得很安静。她的丈夫、货车驾驶员廖礼布,也不幸掩埋在了乱石之下。尽管极度伤心,她却显得很坚强,一边安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一边紧紧抱着6岁的女儿。“乖,不哭。爸爸生日就要到了,我们买好蛋糕等他回来,好不好?”亲吻过女儿的脸颊、抚摸完女儿的头发,她掰起指头算,农历二月二十八日也就是5天后,就该是丈夫34岁的生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