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村里老人介绍说,这里原本是赵家村,为三江赵氏一族居住,崔氏族人是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由增城的坑背村迁居至此,至今已有616年历史。后来,赵氏一族迁走,加上村子位于水坑尾,便改名为“崔家坑”,民国期间村里一位名为崔勤的私塾老师为其美名为“崔嘉亨”。
崔嘉亨村人世代以农耕为生,走出的人除了敢闯敢拼,还保留了勤劳节俭本质。现时,村里的本地人只有70至80人,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加上外来人口也不过150多人。年轻人则大部分外出新会、江门等城区打工。
村长崔松茂表示,以崔德祺为首的澳门崔氏家族后人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返乡,崔世安在80年代后亦随同返乡。90年代起,崔德祺年年春节农历年初八均返乡祭祖,向每户村民派发利市;到崔世安,还增加向60岁以上的长者派利市。
走进养善崔公祠,在右面墙壁上可以看到两块嵌入墙壁的石板,上面写着“华侨、港澳同胞热诚捐资建设家乡芳名录”。根据其记录,崔世昌、崔世安兄弟和叔父崔德祺均多次捐助家乡建设:
“崔德祺先生捐了56700多元重修养善崔公祠,捐小汽车一辆和1万元人民币;建村内水泥大道,捐赠人民币13000元;捐赠28吋彩色电视机一部;捐资修建池塘石堤、集体猪舍、开挖池塘。
“崔世昌、崔世安捐资27500元购德胜文化室桌椅、柜子等设施;捐资31500元建村内厕所;捐资75000元建世昌亭花圃;捐资38000元开挖鱼塘。”
崔世昌、崔世安兄弟和叔父崔德祺均多次资助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及沙路村、崔嘉亨村各方面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捐资已累计数千万元人民币。崔氏家族就这样在澳门与内地日渐密切的交流中兴旺起来。
被村民称为“长老”的崔基荣表示,认识崔世安追溯到1990年,当时他随新会残疾人联合会到澳门访问,担任同善堂值理的崔世安,热情地带乡亲参观各项设施,为人谦虚谨慎,处事稳重。崔基荣说,经一再请求,崔世安向他赠字“自强不息”,这不仅是对他的鼓励,也是对崔嘉亨村所有同宗兄弟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