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我国香蕉第一大县遭谣言攻击 价格跌九成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蕉农的香蕉地里到处可以看到已经发黑的香蕉烂在地上,而树上这些发黄的香蕉也会很快烂掉

据蕉农介绍。原来一车装满4000多斤的香蕉可以卖到3000块,可今年一车香蕉只能卖到200块,一些被扔掉的香蕉堆积成了小山,这些都是被收购商退回来的不合格的香蕉

据蕉农介绍。原来一车装满4000多斤的香蕉可以卖到3000块,可今年一车香蕉只能卖到200块,一些被扔掉的香蕉堆积成了小山,这些都是被收购商退回来的不合格的香蕉

6月21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广东徐闻香蕉遭谣言攻击价格暴跌九成”,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6月2日,记者报道了海南香蕉遭遇谣言攻击,蕉农损失惨重的情况,目前,海南省农业厅正在积极拓展海南香蕉的销售渠道,组织两百多人,组成12个香蕉收购运销队,在北京、哈尔滨、上海、石家庄等地设立了36个香蕉销售点,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已经帮助上千户蕉农卖出了五万多吨香蕉,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其实,遭遇销售难题的不止是海南的蕉农,现在广东徐闻的蕉农面临同样的难处。

徐闻县是我国香蕉种植第一大县,过去的一年这里一直风调雨顺,徐闻的蕉农迎来了一个少有的丰收年,然而,这里的蕉农如今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香蕉遭受谣言攻击,蕉农亏损20万元

广东徐闻北龙村的村民何开民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如此风调雨顺的一个丰收年,他却一下子亏掉了全部的家底,不仅如此,还欠下了巨额的银行贷款。

何开民:“这里起码亏了20万。”

在何开民的香蕉地里到处可以看到已经发黑的香蕉烂在地上,而树上这些发黄的香蕉也会很快烂掉。何开民告诉记者,这些发黄的香蕉尽管看起来漂亮,吃起来也很甜,但是由于已经熟了,没法继续保存,所以已经卖不出去了。

何开民:“像这样的都是死掉了,这有50斤一梳啊。”

记者:“可惜啊。”

何开民:“全部烂掉了。”

记者:“这香蕉长的个头挺大的。”

何开民:“没有多少了,全部死掉了。”

何开民的这片香蕉地有80亩,总共投入了40多万元,其中有20万元左右是银行贷款,从去年种下香蕉苗的那一刻开始,何开民就一直在心里盘算着,如果按照去年的行情,这80亩地的香蕉大约可以有5、60万元的收入了,除去成本以后,怎么也可以赚个一二十万,然而等到香蕉上市的时候,何开民却傻眼了。

何开民:“每天连连跌,每天都跌一毛多,就没老板要,就死掉了。”

而更让何开民郁闷的是,尽管香蕉的价格低,但是收购条件却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苛刻。

何开民:“太胖也不行,太瘦也不行,太阳照射的太黄了,也不行了。”

“今年这个行情不好,这个收购者要求高了,人家要求高了。”

记者:“一千斤里面,会挑出来多少斤不要的?”

“现在收购的,一千斤里会挑出来一半。”

在何开民的香蕉地旁,一些被扔掉的香蕉堆积成了小山,他说这些都是被收购商退回来的不合格的香蕉,如今何开民的地里还剩下30多万斤香蕉没有采摘,由于这些香蕉绝大多数已经成熟,所以再也卖不出去了,何开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30多万斤香蕉烂在地里。

“你这种根本不能要,只能拔出来吃了。”

来源: 央视国际-经济半小时
1   2   3   4   下一页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