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国新办就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最新进展等举行发布会
在国务院新闻办6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局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表示,中国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气候变化轨道业务,通过多轨道业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天气、气候和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气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强化在IPCC的影响和作用
秦大河说,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工作,在多部门和广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作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中国的由牵头单位,中国气象局组织中国科学家和气象工作者参加IPCC全会、主席团会议、工作组会等,向国际社会充分反映中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和原则。中国积极参加了IPCC历次全会,并先后举办了5次与IPCC相关的国际会议。中国科学家在IPCC的会议和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2年起,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开始担任IPCC主席团核心成员及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共有1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IPCC评估报告编写和评审,中国专家在IPCC报告中担任主要作者的人数大幅提高,中国专家的文献引用率也显著增加,极大地强化了中国在IPCC相关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气象局还牵头组织和承办了一系列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国际会议,推进中国在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如2003年气候变化国际科学讨论会(ISCC),2005年第一届“气候与冰冻圈计划(CliC)”国际科学大会,2005年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2006年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IPCC工作组会议和专家会议等。
中国2006年开始实施气候变化轨道业务
秦大河表示,200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以下简称三号文件),全面分析了气象事业发展的形势,提出了“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指出“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估、影响和对策研究,为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强调,要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测、评估工作。为此,中国气象局正在进行以“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为原则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开展了以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雷电为主的多轨道业务体系建设,并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气候变化轨道业务。通过多轨道业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天气、气候和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气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充分发挥了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陈维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