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困难群众感受阳光 中国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1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1月28日,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一批五保老人喜迁新居。汤伟 摄(新华社发)

日前,江西省遂川县民政干部给大病患者发救助款。肖远泮 刘斌 摄

北京市民刘冬鹏5年前摔断双腿,丧失工作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如今,他的生活虽然仍不富裕,可全家已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住上了廉租房,每月可以靠低保金和粮油补助款维持生计。像刘冬鹏一样,得益于已经建立的涵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中国7000多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十五”期间,中国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低保、灾民救助、农村五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政策优惠相配套,以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并从随机、临时救助向制度化保障发展。

在城市低保方面,各地初步形成了健全的法规政策体系和透明高效的运行机制,低保人数稳定在每年2200万人左右,实现了应保尽保基础上的分类救助、动态管理,建立了与就业再就业的联动机制。据悉,全国平均低保标准2003年为149元,到2006年第三季度上升至162元;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水平,从2003年的58元上升至2006年9月份的80元。

在农村低保方面,目前已有19个省、区、市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人数达到1222万。未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按照“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的原则,也全部建立了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保障了717万困难群众的生活。中国农村还实行了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政府财政供养五保对象。截至2006年三季度,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达467万人,年人均供养标准超过1000元。

在城市医疗救助方面,“十五”期间中国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已达1475个,约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51%;今年1至6月份,累计救助84.8万人次。

在农村医疗救助方面,中国已全面实现制度化。全国所有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基本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今年1至6月份,累计救助贫困农民1250万人次(其中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21万人)。

在灾害应急救助方面,中国各地“十五”期间建立了快速、灵敏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每年及时救助近亿人次,保证了灾民在灾后24小时内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房。(记者柳晓森、潘跃)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