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漂亮的学校,要好好读书哦。”来自湖南、四川等地的外来民工,像赶集一样,兴奋地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校园里逛。
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这是绍兴市投资3000万元建造的第一所公办民工子弟学校。设计规模为36个班级,可容纳1600名学生就学。这个按照浙江省标准化学校一类标准建设的群贤小学,被绍兴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重点工程和民心工程。
绍兴全市,有近5万名外来民工子女在各类学校就读,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的10%。
“一个对外来人员都这样关爱的城市,肯定是一个不错的城市。”来自江西上饶的孙小娟,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进绍兴市区稽山小学,说了一句朴实无华的话。
“关心群众安危冷暖,记住百姓衣食住行”
去年1月5日,绍兴市委、市政府在新年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大规模为民办实事工作专题会议。绍兴市委、市政府针对群众“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贫困家庭生活难”、“治安难”这“七难”,决定开展“助业”、“助居”、“助医”、“助学”、“助行”、“助困”、“助安”这“七助”行动。主要任务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
“为民办实事决不是一时之事,更不是为了作秀,而必须注重实效,注重根本,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说。
为此,绍兴市建立和完善了民情反映机制、社会保障机制、便民服务机制、多元投入机制、责任落实机制。
在“为民办实事”任务分解表上,共有44项具体任务,责任部门涉及绍兴市发改委、建设局、城改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体局等14个。
此后一年多,绍兴市全力推进“七助”行动,既关注眼前的、显性的问题,又关注长远的、隐性的问题,加强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为一座城市谋划更和谐的发展图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社会保障”
火车站社区沿路的宣传栏里,贴着许多招工信息的纸张。在社区办公室,一台与绍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网的触摸屏上,显示最新的就业信息。
在绍兴市区,12个街道(乡镇)70个社区的劳动保障平台全部开通了就业事务管理系统,职业介绍、就业登记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一点登录,全市查询”。
在绍兴市区,有一个规模很大、服务设施齐全的人力资源市场。全市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18家。有形市场和无限网络紧密相连,共同为“助业”效劳。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社会保障,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绍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吕斌说。
从去年以来,绍兴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2.17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36万人。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政府服务就业,市场选择就业,个人自主创业”,绍兴市正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
“人民是天是地,人民是根是本”
“人民是天是地,人民是根是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绍兴市建立了一个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临时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围绕这一目标,绍兴市开展了一系列“助医”行动。市长张金如连续五次到鉴湖镇督查饮水工程建设,为了南部山区5个村庄早日喝上清洁水,一天也不能拖!
绍兴市近年来投入3亿多元,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完善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预防保健网络。全市建成了符合标准的10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6个服务站,已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到去年底,全市所有的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15万农民享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优惠。
“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好了,去看病骑上个小三轮,六七分钟就到了。”绍兴县小赭村66岁的马老汉边说边比划。
“助居”行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住房难”中脱身而出。目前,绍兴市区人均生活用房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家庭,住房基本得到解决。
“平安是福,和谐是金”,绍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平安办主任邵平递出的名片,上面印着这8个字。绍兴市117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构建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来自浙江省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的数字表明,绍兴人安全感受度达98.56%。有了安全感,才会有幸福感。(袁亚平)
|